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政策_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政策解读

tamoadmin 2024-07-05 人已围观

简介1.从“拿过来”到“送出去” ,自主品牌加速出海2.自主品牌出海并非易事,提升产品力扩大出口量才是王道上月初的北京国展中心,第二届自主品牌车展在这举办,参观者络绎不绝,很是热闹。众多参观者中,不乏为自主品牌鼓掌的、欢呼的、唱赞歌的,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但是一个月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却又给这种热闹泼了盆冷水。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七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下降趋势明显,共销售352.34万辆,

1.从“拿过来”到“送出去” ,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2.自主品牌出海并非易事,提升产品力扩大出口量才是王道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政策_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政策解读

上月初的北京国展中心,第二届自主品牌车展在这举办,参观者络绎不绝,很是热闹。众多参观者中,不乏为自主品牌鼓掌的、欢呼的、唱赞歌的,声声入耳,余音绕梁。但是一个月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却又给这种热闹泼了盆冷水。

中汽协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七个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下降趋势明显,共销售352.34万辆,同比下降1.0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37%,占有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06%。代表性的企业,比亚迪、吉利、华晨、奇瑞,甚至上汽乘用车的销量,也处于下滑或滞涨状态。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前两年每年增长30%的发展速度,在今年终结。

多重原因影响销量

今年开春以来,国家对购买汽车的多项鼓励政策退出,城市治堵的大幕从北京拉开,限制政策在多个城市出台,油价持续上涨,都对汽车销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鼓励政策的退出,限制性政策出台,造成众多消费者的观望和担忧,使得小排量车销售出现较快下滑,而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基本上还是以销售小排量车为主,从而导致其整体销量下滑。

另外,合资与合资自主品牌产品线不断下沉,竞争者不断增多,都在抢占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几年前,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在产品级别和市场分层都存在着差异,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和价格区间里面都活的挺好,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的繁荣,原本的界限模糊了,合资品牌的产品线不断下移,价格不断下探,大力进军二三四级城市,自主品牌的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

再次,自主品牌自身的营销策略缺陷和战略失误,也导致其销量增长乏力。奇瑞的多品牌战略受挫、高端战略折戟,以及事业部改制的失利,证明其企业战略长期处于“迷糊”状态。而比亚迪盲目压迫经销商追求提车量,执行不对等的商务政策,引发部分经销商群起倒戈,闹出纷纷扰扰的退网事件,最终影响自身的销售业绩。

形势发展有忧有喜

自主品牌销量的下滑也许会有很多人归结为产品品质的问题,其实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发展、探索、积累、改进,在7万元以下产品市场,合资产品和自主品牌的品质和技术上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有些合资产品还没有自主品牌的品质过硬。但是由于与生俱来的低端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的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

从长远来看,我国仍然处于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期,汽车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购买力的支撑作用还会有相当长的持续性。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增速减缓,只是汽车市场结构出现了调整,增长的主力车型变了,原先自主品牌以量、以低价取胜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降的同时,会发现合资品牌,尤其是豪华车品牌的销量,却是高速增长:奔驰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59%,宝马增长60.8%,奥迪增长35%。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所处环境出现了变化,必然要求自主品牌企业进行变革。“宁可跌落到销量前十名外,也要实施战略转型”,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对于战略的调整,这次比较坚决。

冷静分析从容应对

面对严峻且复杂变化的形势,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面对当下形势,当前的销量增速减缓和下滑,让我们看到了自主品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但也不要太过于悲观,从长期来看,汽车市场增长减缓,甚至稍有下滑,是很正常的市场波动。

二是冷静的分析汽车市场未来要面临的政策环境。都说自主品牌企业对政府的政策依赖性比较强,但要认识到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限制性政策确实影响了部分大城市的汽车销量,对也自主品牌产生了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不是起主要决定作用的,不能指望政府取消限制性政策,不能指望政府再次出台刺激性政策。

很多国家的汽车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会出现以政策调控市场的情况。当汽车保有量大道一定数量,尤其是一线城市达到饱和后,由于资源、交通的紧张,世界上不少大城市都会出台限制性政策。所以对未来的政策环境,要提前做好思想准备,从容应对政策调控。

三是在市场和政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要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及时调整生产计划,避免产能过剩。同时,要加强利用调整战略的机会,抓好技术和质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售后服务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销量骤减,份额下降,是挑战也是机遇,树立信心,抓技术、重品质,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从容地面对政策环境、消费环境的改变,这也对自主品牌乘用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破局之关键所在。

从“拿过来”到“送出去” ,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目前我国 汽车 整车和零部件行业的收入规模比例约1:1,与 汽车 强国1:1.7的比例仍存差距,零部件产业大而不强,产业链上下游存在诸多短板和断点。全球 汽车 业竞争的实质是配套体系之争,也就是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优化产业上下游布局,加速供应链的融合创新,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是实现 汽车 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要求。

零部件出口额总体稳定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出口降幅高于整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 汽车 零部件(含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玻璃、轮胎,下同)出口波动幅度不大。除2018年出口额突破600亿美元外,其他年度均在550亿美元上下浮动,与整车年度出口走势相似。2020年,我国 汽车 产品出口总额超710亿美元,零部件占比78.0%。其中,整车出口额157.35亿美元,同比下降3.6%;零部件出口额553.97亿美元,同比下降5.9%,降幅高于整车。

与2019年相比,2020年零部件出口月度差异明显。受疫情影响,2月出口跌至谷底,但3月即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疲软,之后4个月持续走低,至8月企稳回升,9~12月出口额持续在高位运行。与整车出口走势相比,零部件比整车提前1个月回升至上年同期水平,可见零部件对市场的敏感度更强。

2. 汽车 零部件出口以关键件和零附件为主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出口230.21亿美元,同比下降4.7%,占比41.6%;零附件出口196.54亿美元,同比下降3.9%,占比35.5%; 汽车 玻璃出口10.87亿美元,同比下降5.2%; 汽车 轮胎出口116.35亿美元,同比下降11.2%。 汽车 玻璃主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 汽车 制造国, 汽车 轮胎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墨西哥、沙特、英国等。

具体看,关键件出口的主要类别是车架和制动系统,出口额分别为50.41亿和49.43亿美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德国。零附件方面,2020年车身覆盖件、车轮为主要出口大类,出口额分别为64.35亿和48.65亿美元,其中车轮主要出口至美国、日本、墨西哥、泰国。

3. 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

亚洲(本文指不含中国的亚洲其他地区,下同)、北美洲和欧洲是我国零部件主要出口市场。2020年,我国关键件出口第一大市场是亚洲,出口额74.94亿美元,占比32.6%;其次是北美洲,出口额60.76亿美元,占比26.4%;对欧洲出口59.02亿美元,占比25.6%。在零附件方面,对亚洲的出口额占比达42.9%;对北美洲出口50.65亿美元,占比25.8%;对欧洲出口33.71亿美元,占比17.2%。

虽然中美之间有贸易摩擦,2020年我国对美国零部件出口有所下降,但无论是关键件还是零附件,美国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国,这两项对美出口占比都在24%左右,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关键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零附件的主要出口产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和电气照明装置等。关键件和零附件出口较多的其他国家包括日本、韩国、墨西哥。

4.RCEP协定区域 汽车 产业链出口关联度

2020年,在RCEP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内,日本、韩国、泰国是我国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出口排名前三的国家。对日本出口产品主要为铝合金车轮、车身、点火布线组、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对韩国出口产品主要为点火布线组、车身、转向系统、安全气囊等;对泰国主要出口车身、铝合金车轮、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

近年来零部件进口有波动

1. 2020年我国零部件进口额微增

2015~2018年,我国 汽车 零部件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出现较大跌幅,进口额同比下降12.4%;2020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强劲拉动,进口额321.13亿美元,较上年微增0.4%。

从月度走势看,2020年零部件进口呈前低后高态势。年度最低点在4~5月,主要是海外疫情蔓延导致供给不足。自6月企稳后,国内整车企业为保供应链稳定,有意增加备件库存,下半年零部件进口始终处于高位运行。

2.关键件占进口比重近70%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进口216.42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比67.4%;零附件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比29.3%; 汽车 玻璃进口4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汽车 轮胎进口62.4亿美元,同比下降2.0%。

从关键件看,变速器进口额占半壁江山。2020年,我国进口变速器104.39亿美元,同比微降0.6%,占比达48%,主要进口来源国为日本、德国、美国和韩国。之后是车架、汽油/天然气发动机,车架主要进口国为德国、美国、日本和奥地利,汽油/天然气发动机主要进口自日本、瑞典、美国和德国。

在零附件进口方面,车身覆盖件占比高达55%,进口额为5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主要进口国为德国、葡萄牙、美国和日本。车用照明装置进口额19.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占比为20%,主要来自墨西哥、捷克、德国和斯洛伐克等国。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内智能座舱技术与配套的加快推进,相关零附件的进口呈逐年收窄态势。

3.欧洲是零部件主要进口市场

2020年,欧洲、亚洲为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市场。其中从欧洲的进口额为97.67亿美元,同比微增0.1%,占比45.1%;自亚洲进口91.26亿美元,同比下降10.8%,占比42.2%。同样,零附件的最大进口市场也是欧洲,进口额59.92亿美元,同比增长5.4%,占比63.6%;之后是亚洲,进口额18.60亿美元,同比下降10.0%,占比19.7%。

2020年,我国 汽车 关键件主要进口国为日本、德国和美国。其中自美国进口增长明显,同比增幅为48.5%,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离合器和转向系统。零附件进口来源国主要为德国、墨西哥和日本。其中自德国进口2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5%,占比25.5%。

4.在RCEP协定区域内,我国对日本产品依存度高

2020年,日本、韩国、泰国居我国自RCEP协定区域进口 汽车 关键件、零附件来源国前三位,主要进口产品为变速器及其零件、1~3L排量车用发动机和车身,对日本产品依存度较高。在RCEP协定区域内,从进口额看,79%的变速器和小轿车自动变速器进口自日本,99%的车用发动机来自日本,85%的车身来自日本。

零部件发展与整车市场息息相关

1. 零部件企业应走在整车前

从政策体系看,国内 汽车 产业政策主要围绕整车来制定,零部件企业只充当“配角”;从出口看,自主品牌 汽车 轮毂、玻璃和橡胶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核心零部件发展滞后。作为基础性产业, 汽车 零部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没有产业内生驱动和协同发展,难以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值得反思的是,过去主机厂存在单纯追求市场红利的片面认识,与上游供应商只维持简单的供求买卖关系,没有发挥对前端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零部件产业布局看,以各大主机厂为核心辐射周边,全球已形成三个主要的产业链集群:以美国为核心,由美墨加协定维系的北美产业链集群;以德、法为核心,辐射中东欧的欧洲产业链集群;以中、日、韩为多核心的亚洲产业链集群。自主品牌车企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差异化优势,需善于利用产业链集群效应,重视上游供应链的协同作用,加大前端设计研发与整合力度,鼓励有实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共同出海,甚至走在整车之前。

2. 自主头部供应商迎来发展机遇期

疫情对全球 汽车 零部件供应产生短期和长期的影响,将利好拥有全球产能布局的国内头部企业。从短期看,疫情反复拖累海外供应商生产,而国内企业率先复工复产,部分无法及时供应的订单可能被迫切换供应商,为国内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业务提供窗口期。从长期看,为减少海外断供风险,更多主机厂将自主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国产核心零部件进口替代进程有望加速。 汽车 行业兼具周期与成长的双重属性,在市场增量有限的背景下,行业结构性机遇可期。

3. “新四化”将重塑 汽车 产业链格局

目前,政策导向、经济基础、 社会 动因、 科技 驱动等四个宏观因素加快孕育并推动了 汽车 产业链的“新四化”——动力多元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主机厂根据不同的移动出行需求,定制化生产适配车型;平台化生产将快速迭代车辆外观、内饰;柔性化生产则有助于生产线效率的最大化。电动化技术的日臻成熟、5G产业融合、高度智能共享驾驶场景的逐步实现,将深度重塑未来 汽车 产业链的格局。电动化崛起带动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传统内燃机,成为绝对核心;智能化的主要载体—— 汽车 芯片、ADAS、AI配套将成为新的角力点;作为网联化的重要组成,C-V2X、高精度地图、自动驾驶技术、政策协同四大驱动因素缺一不可。

后市场潜力为零部件企业提供发展契机

据OICA(世界 汽车 组织)估算,2020年全球 汽车 保有量为14.91亿辆。不断增长的保有量为 汽车 后市场提供了一个强劲的业务渠道,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售后服务和维修需求,我国零部件企业需紧紧抓住这一机遇。

以美国为例,截至2019年底,美国 汽车 保有量约2.8亿辆;2019年美国 汽车 总行驶里程为3.27万亿英里(约5.26万亿公里),平均车龄为11.8年。车辆行驶里程的增长和平均车龄的增加,带动了售后零部件及维修保养支出的增长。根据美国 汽车 后市场供应商协会(AASA)测算,2019年美国 汽车 后市场规模达到3080亿美元。市场需求增加,受益最多的是专注于 汽车 后市场服务的企业,包括零部件经销商、维修保养服务提供商、二手车经销商等,对我国 汽车 零部件出口是利好。

同样,欧洲后市场也有很大潜力。根据欧洲 汽车 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欧洲平均车龄为10.5年。目前德国整车厂体系的市场份额与独立第三方渠道基本持平。在轮胎、保养、美容、易损易耗件的维修替换服务市场上,独立渠道体系至少占50%的份额;而在机电维修、钣喷两项业务上,整车厂体系占据过半市场。目前德国进口 汽车 零部件主要来源于捷克、波兰等中东欧OEM供应商,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轮胎、制动摩擦片等为主。未来,我国零部件企业可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汽车 行业正经历百年发展的最大窗口期,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的 汽车 零部件行业随之而动,处在融合、重组、竞争的动态过程,需把握机遇、做强自身、补足短板。坚持自主发展,走国际化之路,是我国 汽车 产业链提档升级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汽车 分会)

自主品牌出海并非易事,提升产品力扩大出口量才是王道

一面是收购工厂,一面是建设生产基地,自主品牌正以不同的方式加速“出海”。不过,“出海”并非易事,数据显示,?今年1-8月,汽车企业出口51.9万辆,同比下降21.0%。如何走向国际化、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是自主品牌所面临的难题。

加速出海

日前,长城汽车收购通用汽车在泰国曼谷的一家工厂,在收购通用汽车工厂前,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与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正式签署在俄特别投资合同,预计总投资424亿卢布(约合人民币37亿元),这也是继长城汽车投资5亿美元建成俄罗斯图拉工厂后在俄罗斯的又一布局。

长城汽车副总裁兼东盟区域总裁张佳明与通用汽车全球并购及公司发展总监约瑟夫·乌尔索签约现场

可以看出长城汽车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日前,长城汽车国际部副总经理孙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透露,长城汽车今年目标为出口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7.7%。孙光还表示,长城汽车目前约7%的销售量来自海外。

事实上,除了长城汽车,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均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试图走向国际市场,收购工厂和建设生产基地成为自主品牌布局海外的主要方式。

2017年吉利控股收购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所持有的宝腾汽车49.9%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权,正式进入东南亚市场。这之后,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车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与宝腾汽车及马来西亚ALTEL公司签约成立三方技术合资企业。此外,吉利汽车还携手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2017年上汽集团投资32.75亿元收购并改造通用汽车印度HALOL工厂,进军印度市场。2019年6月6日,上汽集团宣布开通南美西航线;同时旗下运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SAIC?ANJI?PHOENIX”(上汽安吉凤凰号)将正式入列东南亚航线,旨在为自主品牌汽车提供一个通往海外市场的平台。

江淮汽车目前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越南、伊朗等国家建立了19家海外KD工厂,在越南和肯尼亚分别成立海外合资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全资子公司。奇瑞汽车在海外也有了1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长安汽车正在印度物色新的生产基地,同时,还考虑在印度建立电动汽车电池组装厂。

除了收购工厂和组建生产基地外,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也成为了自主品牌出海的一种方式。

以奇瑞汽车为例,2017年奇瑞就与巴西最大的汽车制造和销售商CAOA集团达成战略合作。2019年11月,奇瑞与菲律宾UAAGI携手进军菲律宾市场,今年2月初,奇瑞又与美国HAAH公司达成北美市场分销协议。除了奇瑞汽车外,2019年4月,广汽乘用车与俄罗斯经销商签署协议,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

自主车企为何会如此积极的布局海外市场呢?在任万付看来,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排在第一位,对于自主车企来讲,并不至局限于成为国内领跑的企业,也希望作为跨国集团向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多的把目光放到海外。

出口量待提高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整车(不含未列名载人机动车)出口101.20万辆,同比下降1.0%;出口金额160.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乘用车出口72.89万辆,同比下降3.55%,出口金额96.03亿美元,同比下降1.22%;商用车出口28.31万辆,同比增长6.23%,出口金额6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9年排名前十位的出口企业分别为上汽、奇瑞、北汽、江淮、东风、长安、大庆沃尔沃、长城、一汽、华晨,合计出口83.7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自主车企出口情况分化比较明显。

今年9月份,吉利汽车出口量为0.81万辆,同比增加202.97%,1-9月份累计出口量为4.08万辆,同比减少15.94%;长城汽车9月海外销售0.78万量,同比增加46.16%,1-9月累计销售4.15万辆,同比减少18.32%;江淮汽车9月出口量为4121辆,同比下降1.22%,1-9月份累计销量为2.36万辆,同比下降35.16%。

奇瑞汽车9月出口量约0.99万?辆,同比增加16.55%。1-9月份,奇瑞集团是少有的实现出口增长的自主车企,累计出口汽车7.37万辆,同比增长3.2%。另外,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目前还没有公布9月份出口销量表现,不过从前8个月的出口量看,比较可观。盖世汽车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8月份,长安汽车出口量为3195两,同比增加10.13%,1-8月累计出口量为2.79万辆,同比增加11.70%;上汽乘用车出口量为1.10万辆,同比增加36.89%,1-8月累计出口量为6.77万辆,同比增加29.06%;广汽乘用车出口量为1173辆,同比增加15.45%,1-8月累计销量为5953辆,同比增加11.84%。

竞逐高端化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出海很不容易,过去二十年一直在努力出海,不过并不是一直都很顺利,现在仍在持续努力中。“自主品牌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传统燃油车,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此外,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没有做太深入的研究,好多方面没有打好基础,遭遇了不少困难。”

崔东树认为,现在自主品牌走品牌向上之路,其实也是为出海做的一方面准备。

品牌向上是自主品牌近几年一直所喊的口号,不少自主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例如吉利汽车推出的领克、奇瑞汽车推出的星途、长城汽车推出的WEY。今年5月,上汽荣威推出“双标策略”,新R标将被使用在旗下所有的中高端新能源纯电动车上,最新的消息,上汽L项目已经呼之欲出,未来将主推高端新能源车。此外,东风汽车也发布了全新高端品牌“岚图”。

图为星途LX;来源:星途汽车官网

若单从销量上看,自主品牌推出的高端产品,领克汽车的表现无疑是最好的。数据显示,领克汽车的销量为1.87万辆,同比增加37.50%。自上市以来,领克累计总销量达到360429辆。面向国际市场,吉利汽车对于领克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吉利汽车计划于2020年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市领克01PHEV,目前该计划正在稳步推进。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安聪慧此前曾表示,领克所有规划和发展战略,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全球化使命,要让领克代表中国制造,成为在国际市场真正有竞争力与地位的汽车品牌。

图为领克06;来源:领克汽车官网

高端车型会成为自主车企出海新的方向吗?任万付对此表示,豪华品牌和高端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更强,对于企业来讲,获得收益会更大,通过品牌向上,能给自主车企带来更好的发展,品牌影响力也会更大。此外,自主品牌出海以周边的发展中国家为主,如果想往欧美等国家发展,之前的产品品质肯定不行,所以发展品牌向上,也是希望能够打开欧美的汽车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内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异常艰辛,在过去很长时间自主品牌只能从海外车企以高昂代价获取技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但经过了这段艰辛的发展,自主品牌获得了技术积累与资金积累。在近几年,自主品牌大力投入研发,慢慢摆脱了海外车企的技术限制。

如今,自主品牌已不在满足于在国内市场发展,慢慢向海外布局。根据数据显示,今年1-8月,自主品牌出口汽车51.9万辆,同比下降21.0%。这表明出,自主品牌出海并非易事,不仅是收购工厂与建设生产基地这么简单的事。那么,自主品牌如何走向国际化并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是自主品牌的当务之急。

加速出海

出海”比较成功的中国车企,长城汽车绝对算得上一个。继去年在俄罗斯完成在海外的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后,近日长城汽车再下一城。

据悉,长城汽车已与通用汽车在泰国曼谷正式签署股权收购协议。根据协议,通用汽车泰国公司的罗勇府汽车制造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将于11月全部移交给长城汽车。

在收购通用汽车工厂前,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与俄罗斯联邦工业和贸易部正式签署在俄特别投资合同,这也是继长城汽车投资5亿美元建成俄罗斯图拉工厂后在俄罗斯的又一布局。

长城汽车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长城汽车国际部副总经理孙光在北京国际车展上也表示,长城汽车今年目标为出口7万辆汽车,且长城汽车目前约7%的销售量来自海外。

除了长城以外,各大自主品牌都对出海蠢蠢欲动,将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收购工厂和建设生产基地成为自主品牌布局海外的主要方式。

实际上,中国车企对于印度市场的开拓已有先例。曾在2017年,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23日在吉隆坡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DRB-HICOM旗下宝腾汽车(PROTON)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51%的股份。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车战略投资的亿咖通科技与宝腾汽车及马来西亚ALTEL公司签约成立三方技术合资企业。此外,吉利汽车还携手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

在2017年时,上汽集团曾投资32.75亿人民币收购并改造通用汽车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HALOL工厂进军印度市场。2019年6月份,上汽集团在印度市场推出了首款车型Hector,并取得了不错的订单与交付数据。

任万付解释了为何自主品牌如此积极的布局海外市场,因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排在第一位,对于自主车企来讲,并不至局限于成为国内领跑的企业,也希望作为跨国集团向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更多的把目光放到海外。

出口量需加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9年排名前十位的出口企业分别为上汽、奇瑞、北汽、江淮、东风、长安、大庆沃尔沃、长城、一汽、华晨,合计出口83.78万辆,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整车(不含未列名载人机动车)出口101.20万辆,同比下降1.0%;出口金额160.45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乘用车出口72.89万辆,同比下降3.55%,出口金额96.03亿美元,同比下降1.22%;商用车出口28.31万辆,同比增长6.23%,出口金额6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82%。

自主品牌高端化为“出海”打基础

自主品牌在“出海”前并未对海外市场有深入研究,导致基础未夯实,遭遇了很多困难。此外,自主品牌产品与国际主流品牌产品有着较大差距,尤其是传统燃油车。所以,尽管自主品牌一直努力“出海”但并非一帆风顺。

从近些年的自主品牌高端化势头来看,车企们做的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定位竞争国内市场份额,更多的是为“出海”做准备。

品牌高端化是自主品牌们近几年的主要发力点。至今,已有不少自主品牌推出了自己的高端产品。例如,长城汽车推出的WEY、奇瑞汽车推出的星途、吉利汽车推出的领克。此外,东风汽车也发布了全新高端品牌“岚图”,上汽荣威推出“双标策略”,新R标将被使用在旗下所有的中高端新能源纯电动车上。

说在最后

品牌高端化意味着品牌的溢价能力更强,对企业来讲意味着能获得更大的受益,从而使车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自主品牌出海到欧美各国是不太现实的,因为产品品质还未跟上国际主流,当前只能先打开周边国家汽车市场,逐步扩大到欧美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品牌 #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