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理想汽车有小米投资吗,理想汽车有未来吗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4亿美金入股,成功为小鹏续命2.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3.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4.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没有赶上早集的小米,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1年2月19日,一则小米确定要造车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小米集团(证券代码:HK0181)的股价盘中一度涨幅逾12%,截止收盘,

1.小米4亿美金入股,成功为小鹏续命

2.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3.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4.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理想汽车有小米投资吗,理想汽车有未来吗

没有赶上早集的小米,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021年2月19日,一则小米确定要造车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的波动。小米集团(证券代码:HK0181)的股价盘中一度涨幅逾12%,截止收盘,涨幅为6.42%。

其实,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并非第一次,也非空穴来风。之前,小米方面曾多次明确表态,“小米没有造车计划”、“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纵观此次的表态和反应,多少有些预期差和想像空间。

雷军们的情结

作为小米的创始人雷军,大家都不陌生。技术达人,又做过风投,理念超前,眼光一流,富于创新精神。

雷军对于 汽车 的情结,始于多年前。早在七年前的2014年11月,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就投资了蔚来 汽车 ,据说,他当时还去硅谷拜访了马斯克,可见确实具有前瞻性。此后,他还投资了另一家车企小鹏 汽车 。

造车这件事,也不是一家 科技 公司独有的商业行为,近年来,一众 科技 巨头已经纷纷杀入。前有运筹数年、壮心不改的乐视,后有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还有互联网大鳄BTA(阿里、腾讯、百度),以及索尼、富士康等的加入。

可以说,在 汽车 领域,小米先知先觉的观望,却没有真正置身其中,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也只是作为战略投资人,涉足造车界。

为什么 科技 企业钟情造车这件事情,纷纷跨界染指?

近日一则消息,不可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警觉。

力帆今年的第一份“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月份,力帆生产新能源 汽车 105辆,同比增长600%;售出107辆,同比增加613.33%。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1月份生产传统乘用车12辆,同比减少91.6%;售出1辆。同比减少98.18%。

一个月,107比1,这样的悬殊,令人咋舌。此消彼长,这也反映出目前车市的一个现状:智能 汽车 势头正劲,而传统 汽车 销量下滑严重。因此,力帆正通过重组,向新能源电动 汽车 产业倾斜。

“智能 汽车 是继智能手机后又一划时代的颠覆,但其所带来的规模性影响以及市场增量都将远超手机。在新‘新四化’的背景下,EE架构的升级将驱动 汽车 产业的价值重心从硬件向软件转移,行业 游戏 规则将被重新定义,变会出现史诗级的机遇。”这是安信证券投资报告中的一段话。

“智能 汽车 与智能手机的发展迭代之路极为相似。它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划时代的产物,皆遵循着‘交互的变革--架构的升级--生态的演化’这一发展路径。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功能机按键为枢纽的交互方式,给用户全新的触控体验,并实现了从通信工具到万能‘场景性工具’的华丽转身;智能 汽车 同样复刻了这一路径,以 汽车 座舱为突破口,通过仪表智能化、自动驾驶变革,驱动 汽车 的角色从传统出行工具转变为共享的‘移动第三空间’。”报告如此描述。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雷军这些 科技 大佬们、特别是手机巨头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这些智能手机革命的成功者,要积极布局、跨界到智能 汽车 行业中来。毫无疑问,也许落后的脚步就会让行业的发展机会失之交臂,毕竟市场足够大,未来很美好。

造车新势力

历史 就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当年的手机行业,后起之秀苹果,干掉了老牌霸主诺基亚。如今,这种叠代和变化,或许正发生在 汽车 产业。

“ 汽车 行业变革开启了 汽车 产业链调整、生态圈扩大的时间窗口,新的赛道已经开始搭建,一场新的马拉松赛跑已经出发。”2月20日,李书福在吉利集团内部讲话中表示。

“传统 汽车 产业链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的产业链;新 汽车 产业链是信息、通讯技术加机电一体化形成了生态圈产业链,从这个意义上讲, 汽车 公司正朝着软件公司方向转型。”

从这段话里,不难看出,吉利作为的传统车企一员的危机意识。

“新势力造车一定是未来。造车新势力是苹果,传统 汽车 是诺基亚”。这样的说法为 时尚 早,但小米要造车,就不得不说一说,它的竞争对手们。

先说百度,是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 汽车 行业。今年1月11日,百度和吉利控股牵手,联合组建一家智能电动 汽车 公司,面向乘用车市场,百度占股51%,吉利占股49%。2月18日,李彦宏表示,已经完成新品牌和首行执行官的确立,并且三年内将推出一款全新智能电动车。

众所周知,做搜索引擎出身的百度,在云计算、搜索方面积累颇深,在自动驾驶、车联网、高精地图等领域也是深耕多年,未来,百度会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百度地图、小度车载等智能化技术运用到智能电动车。

再说苹果,2月3日,据韩国《东亚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将向起亚 汽车 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的工厂与起亚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

此外,阿里、上汽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智已 汽车 ;华为和长安以及宁德时代牵手合作。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特斯拉。特斯拉以其类似“苹果”的商业模式打造出了划时代的智能 汽车 。理想 汽车 始使人李想曾评价“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 汽车 。”因为它基于软件+硬件,以整车OTA为桥梁,实现了 汽车 的持续升级和常用常新,真正把 汽车 从“功能机”升级为“智能机”。

利用软件,特斯拉实现车载信息 系统的更新,并延伸至自动驾驶、车身控制、电池管理等核心领域的FOTA升级,提升车辆自身性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软件服务收费的盈利模式,即软件应用商店和高级连接服务收费。

也正是特斯拉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 汽车 的希望,这也是资本市场不遗余力地给予造车新势力们超高溢价的重要原因。

2020年,特斯拉市值涨了7倍,蔚来 汽车 的最高涨幅则高达14倍。就连2020年才上市的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股价也是一飞冲天,市值与IPO时相比最高涨幅300%。可见,外界对于新能源车行业的未来给予了巨大的肯定。

小米的优势?

小米十周年时,雷军曾提出要升级“手机 AIOT”战略,而智能电动 汽车 无疑是下一个增长极。

当然, 科技 公司跨界车市,有它们的优势,这是指软件而非硬件。比如:腾讯做智能车联网方案的供应商。华为则为车企提供“三电”、芯片。

实际上,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巨大。根据麦肯锡的预测, 汽车 软件市场规模从20020年的340亿美元,将攀升至2030年的840亿美元,期间的CAGR为9%,超过软件市场规模整体复合增速。

如果小米造车,它手里有的资源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另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许多 汽车 主机厂很有可能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销售 汽车 ,并主要通过软件为用户提供价值。

智能 汽车 是否可以降至10万元?也许并不太遥远。2月14日,媒体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表示,正在研发一款面向大众更廉价的车型,预计零售价只有16万元。不过,此说法并未得到特斯拉的官方认可。可是,证券分析师们却认为,利用中国工厂超强的成本控制能力,特斯拉仍然有很强的降阶空余,10万元的价格,并非无稽之谈。

当然,特斯拉不吝降价,它的意图在于抢战市场份额,依靠软件赚钱。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软件,自2019年发布以来,获取超过30亿英里的道路数据,为其推出的完全自动驾驶选择包(FSD)提供了支持,价格也一路上涨,从5000美元涨至1000美元,涨幅达100%。

回归到正题,如果小米造车,会如何?目前,新入局的 科技 巨头,跨界造车,采取的主要是和旧玩家合作的结盟的模式。

“华为+长安、百度+吉利,阿里+上汽、富士康+拜腾、苹果+起亚”是目前最活跃 科技 巨头入局造车的结盟对象,即 科技 巨头+传统车企。

小米虽然之前,做手机时,有对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的经验,但是净利率并不高,2020年第三季度来看,其净利润率为5.7%。可见,如果小米跨界造车,在硬件方面,它并不具备优势。抢占智能车联、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这些增量市场,才是 科技 类企业的长项和积累。

目前,小米的智能 汽车 版图中,投资了凯立德、蔚来、小鹏 汽车 、博泰,注册成立了“小米车联”,布局了车联网项目。如果小米真的要置身智能 汽车 行业,没有赶上早集,又面对众多竞争对手,想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米4亿美金入股,成功为小鹏续命

小米 汽车 之外,小米集团的另一支造车团队也在集结。

36氪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小米控股的生态链公司智米 科技 已加入造车大军,前通用泛亚的电动 汽车 项目负责人马永东加盟,负责智米的整车业务,同时,不少北汽的电子电气架构人员也在近期加入智米。

更能表明智米 科技 造车意向的是,有 汽车 设计公司已经在和智米接洽,对接整车设计工作。

“智米的造车方向也是乘用车,首款车是SUV。”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智米 科技 的造车业务目前与小米 汽车 保持独立,未看到小米行政体系对智米 科技 的明显支持。

智米 科技 是一家主营空调、空气净化器等产品的小米生态链公司。与其他小米生态链公司不一样,智米 科技 是小米的控股子公司,而其他生态链公司如石头 科技 、追觅 科技 等仅有小米的少量股权投资。

从工商信息可以看到,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持有北京智米超90%股权,拥有实际控制权。刘德是小米生态链发起人,经常代表小米集团在生态链公司中持股。消息人士告诉36氪,在小米公司内部专有的OA系统中,也能看到北京智米 科技 公司的人员体系。

针对上述信息,36氪向智米 科技 核心管理层求证,对方未立即回应。

今年3月末,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10年投入100亿美元,首批投入100亿元。9月,小米 汽车 实体公司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工厂也定在亦庄。

小米 汽车 团队扩张迅速,目前已经超500人,研发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和武汉等地。据36氪了解,小米 汽车 的整车研发重心在上海,北京团队更偏重自动驾驶、座舱和供应链等。小米 汽车 的首款车会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

虽然小米是全球头部手机公司,拥有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积淀,但新造车浪潮早在2014年就已发起,如今突出重围的蔚来、小鹏 汽车 和理想 汽车 等,都已经建立起品牌认知和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从小米 汽车 推出首款车的时间点来看,将会面临一场激烈竞争。

雷军显然也看到了这一局面,他的规划相当激进,第一款车第一年的销量就要达到10万台,这几乎是当下新造车公司耕耘3年的成绩。而小米 汽车 在推出第一款车后,此后三年还要保持每年推一款新车的节奏,总销量要达到百万台。

紧迫的造车进度,或许是小米布下智米 科技 这条造车线的出发点。消息人士向36氪分析,小米宣布造车后,吸引到的资源充沛,多线布局造车,或许可以平衡各方诉求,同时也在内部赛马,加快造车节奏。

但这同样也会是个挑战,荣耀从华为剥离出来以后,再次在国内市场赶超小米手机业务。雷军多线作战的风险又多了几分。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从一开始的小作坊发展到大公司甚至上市,除了要有绝对的技术核心的实力,还得有大量的经济支持做为发展的支柱,这才能不断的壮大长久发展下去。只有在这一切条件具备的同时,慢慢建立的品牌效应也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利器。

细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军者,小鹏汽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不管是最开始的理想型选手,还是如今的发展中企业,小鹏汽车也都用它的努力行动向大家展示了智能电动汽车的价值和有希望的发展前景。所以为了实现完整的汽车理念,小鹏自然也要通过一轮轮的融资才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当年小鹏汽车在经过b轮融资后成功得到了40亿人民币的融资金额,而如今小鹏汽车又官宣C轮融资后得到了4亿美元的融资金额,而投资方正是小米。这一次小米成为战略投资方以后,肯定和小鹏汽车在未来有很多合作。与此同时很多家银行也开始对小鹏汽车提供授信有数10亿元的信用贷款,而且是无抵押的,这就叫人不得不羡慕了。

我们先不说小鹏汽车的个人魅力如何,首先既然大家能够把真金白银甘愿的投资到小鹏汽车的发展上面,就已经说明大家对电动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还是有很大期待值的。而且这个期待是充满肯定性,非常看好它的前景。那为什么那么多的电动汽车品牌,他们就单单看中了小鹏汽车呢?这自然也离不开小鹏汽车近几年在电动汽车行业方面的表现。

如果说语言的说服力还是有点不可靠,那么数据的真实性就有足够力度了。首先在19年3月小鹏汽车G3开始交付截止到9月的成交量达到12829辆。要知道2019年是新势力电动汽车企业正式交付的第1年,而小鹏的成交量让它荣登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公司中排名第一的宝座。这显而易见能够说明小鹏汽车在目前的电动汽车行业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所以说不管是小米还是众多家的银行,他们不可能盲目跟风投资,都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而这自然也给了小鹏汽车未来更好的发展的机会,可以实现自己在电动汽车行业更多的想法,也算是强强合作、强强联手。那未来小鹏汽车的发展就更值得大家的关注和期待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采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传奇,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

易车原创 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

小米集团作为国内移动通讯、智能生态领域的巨头,此番宣布入局造车既有些意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是小米在自家的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是一家年轻、成熟且成功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没有什么理由造车。情理之中的是,在这个时代,多方势力进入造车已经不新鲜了,例如恒大。不过话说回来,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此番小米入局,会面临哪些挑战?它的车又会是什么样的?小米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我们不妨猜想一下。

对于造车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小米集团先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加上后期投入的100亿美元,以现在的汇率来看总数超过了750亿元人民币,单看数字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不过造车就难说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蔚来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亏损超过了300亿元,理想汽车自2018年至2020年也亏损近40亿元,小鹏汽车自2015年至今也已经亏损超过了64亿元。以这三家的情况来看,造车这件事可以称之为“金钱粉碎机”,短期内利润转正难以实现。

这么一看小米集团总投入超过750亿元,而且还是成立全资子公司,可谓是财大气粗,和上面说的三位前辈相比,出手阔绰。小米集团在3月30日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现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所以从短期内来看,小米造车这件事是不太缺钱的。

小米一直有着勤俭持家的作风,想必不会像恒大那样疯狂砸钱,以现今造车新势力作参考,小米未来可能也会采取轻资产,重服务、研发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努力研发,做好服务,至于生产很有可能找个代工厂搞定。

从2018年开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噩耗不断,破产、亏损、清算比比皆是,现今剩下的企业虽然没有实现盈利,但都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同时传统老牌汽车厂商也开始加紧推出纯电动车型,在未来纯电动车型又是一个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进入,所以小米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而小米在2021年1月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从时间线上来看显然有点晚,而技术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对于小米来说与时间赛跑非常重要。

在纯电动车型这个领域下有宏光MINIEV统治微型车市场,上有大佬特斯拉稳坐高端产品第一把交椅。从车型的分类和跨度上来说,市场上的产品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车型,因此对于小米来说靠单一车型切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一部分用户似乎希望已经不大。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小米起家的手机做一个参考,小米在诞生之初用超高的性价比将山寨手机彻底击垮,同时也将智能手机的成本扒了个精光,真正让普罗大众都能用得起智能手机,凭借无比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小米手机一直是高性价比产品的老大,同样配置水平,小米手机一直比同类产品要便宜许多。

这么多年小米还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米粉”群体,如果小米造车,第一步肯定会把握住“米粉”,人对于价值的判断是不会变的,或者说总会有那么一类人秉承着性价比这个观念,那么小米的车型如果想先期把握住“米粉”,性价比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将电子产品上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放到汽车上,造出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型,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延续小米在电子产品上的特征,从而间接的去吸引一部分人群。

小米除了手机产业之外还开发了各种周边产品、家用电器,这些产品在米家的生态链之下实现了互联,在当今国内的科技企业中可以说是独一份,那么在未来小米很有可能将米家的生态延续到车上,构建一个新的互联体系,在这方面小米有着天生的优势。

汽车智能化推进是一个大趋势,传统汽车厂商是在车辆本身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智能化的设备或者是控制方式,那么小米则可以反其道行之,依托本身互联网企业的优势,结合国内大的背景,以智能化生态为基础去造车,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汽车,如果小米生产出了第一款车型,很有可能重新定义汽车的智能化和互连这两个概念。

早期的特斯拉被无数人取笑,但它的成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同时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思维、生产方式的革新与转变,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纯电动车是什么,他们更像是用生产电子产品的方式去生产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入局时间晚,来自资金、市场、技术都有压力,作为科技、互联网公司造车,小米对于汽车的定义或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也希望小米能将勤俭持家、务实的作风运用在造车上,同时能够依托自己在智能化生态、互联网大背景下的优势,造出一款像小米手机那样高性价比的智能化车型,就像那句广告词一样“为发烧而生”。

文章标签: # 小米 # 汽车 # 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