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评测 车型评测

201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_200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tamoadmin 2024-07-02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3.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4.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哪些“拦路虎”5.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导读:新能源汽车繁荣背后的焦虑是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迫,倒逼企业快速升级。最近,关于新能源闹了不少“乌龙”。首先是2020年新能源补贴是否退坡的问题。1月1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为稳定市

1.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

3.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

4.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哪些“拦路虎”

5.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

201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_200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导读:新能源汽车繁荣背后的焦虑是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迫,倒逼企业快速升级。

最近,关于新能源闹了不少“乌龙”。

首先是2020年新能源补贴是否退坡的问题。

1月1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出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为稳定市场预期,保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退坡,而且将推动出台多个相关产业政策。

消息一出,朋友圈瞬间沸腾,各大车企开心无比,但很快工信部就发布了公告辟谣,说这是口误,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并不是不再退坡,而是不会大幅退坡。

“不会大幅退坡”意味着还要继续退坡,这下可好了,前一秒还“乐开怀”,下一秒就变“凉半截”。

其次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遭到质疑。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开发的“刀片电池”是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拥有300多项核心专利,体积比的能量密度较传统电池提升了50%,整车寿命可达百万公里以上,并且会首次搭载在2020年6月上市的重磅旗舰车型上。

“刀片电池”的概念一出,比亚迪的股票一度涨停,但有不少媒体质疑比亚迪夸大专利数,实际上只是物理改造,没有任何电池革命,是伪创新。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事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但从深层次来看,其背后都反映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焦虑。

从2009年销量不足1万辆,到2018年的125.6万辆,创下记录,再到2019年销量120.6万辆,同比下降4%,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十年间快速成长也经历了波折,如今又来到了一个“拐点”,让业界充满了焦虑。

总的来看,这种焦虑集中表现在四大方面,包括:补贴加速退坡、市场预期不明,技术不足和国际竞争加剧。

首先是补贴加速退坡带来的焦虑。

通过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跃升到百万辆级别,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算是虚假繁荣,归功于补贴政策驱动,而并非市场需求推动。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补贴进一步退坡,其销量也应声而下,至今连续5个月下滑,补贴推动的力度可见一斑。

按照此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新能源补贴政策即将在2020年左右完全退坡。如今,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面临完全退坡(至少加速下滑)的态势,而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做好完全“断奶”的准备,消费者也担心没有补贴后的新能源汽车买不起、用不起,充满了焦虑。

其次是市场预期不明带来的焦虑。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回顾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尚未完全解决(尤其是冬季),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频频爆发,安全焦虑又浮出水面,并不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加上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价格挑战,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极为不明。

尽管新能源汽车出现了部分质量、安全问题,但其实大不必因此而谈虎色变、因噎废食。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归根结底还是观念的转变。事实上,2019年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已经得到明显提升,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接受度有所提升,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也获得快速发展。

第三是核心技术不足带来的焦虑。

相对于补贴加速退坡、市场预期不明,核心技术不足带来的焦虑更加深刻。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足够的科研实力和资源配置,并围绕其建立一整套生产销售服务供应链和交通体系。但是,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仍然没有实现突破,而且纯动/混动的路线之争还未结束,氢燃料电池又半路插足,技术路线仍不确定,这将深刻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

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是发展趋势,技术需要时间来积淀,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高校等加大投入,协同配合,对电池材料、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进行攻关,才能实现技术国际领先和产业化、规模化。

最后,不得不说国际竞争加剧带来的焦虑。

此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获得飞速发展,除了政策的驱动外,也在于许多跨国品牌和合资品牌并未投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到中国市场,所以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获得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孕育了众多的造车新势力,比如蔚来、小鹏、威马、理想等。

而在补贴加速退坡之际,合资品牌纷纷开始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纵观各大车企,奔驰、大众、宝马已经全面宣布电动化,就连一直崇尚混合动力技术的丰田也正式进军纯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在上海独资建厂并很快投产,瞄准2020年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让蔚来已经没了降价空间。

国外企业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中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加剧迫在眉睫,由此带来的焦虑将在2020年后“与日俱增”。

所以说,新能源汽车繁荣背后的焦虑是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迫,倒逼企业快速升级。

经过十年的大力推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换道超车,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使得全球主流汽车企业都开始向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技术路线转型,成绩斐然。

步入2020年,无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如何调整,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大补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必须直面市场,迎接挑战。

结合汽车新四化的浪潮,百年汽车产业正处于大变局、大洗牌的黎明前夜。尽管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持续退坡,但双积分、路权等鼓励政策将不断完善。随着国内外车企竞争加剧,市场将加速洗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提质降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什么发展新能源汽车

2009年,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随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发布,确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条件,并在之后的几个月公布了前5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共47个产品型号。那一年,多项政策的密集发布,意味着在国家层面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列为了战略新兴产业。

也是在这一年,北汽新能源正式成立,搭上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首班列车。

从首个股份制改革的新能源车企,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从首张新能源生产资质牌照,到全球顶级高端智能工厂破土动工;从EV系列首车下线,到ARCFOX破界而生;从市场破冰的电动十君子,到产销纯电动车50万辆……十年来,北汽新能源创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又一个第一,亲历和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摸索起步走向欣欣向荣。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传统车企开始陆续推出新能源车型,造车新势力也在不断发力,特斯拉也在中国投资设立超级工厂。目前,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带动了市场的应用升级,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认可度显著提升。

随着产业的日渐成熟,从2018年起国家开始逐步下调新能源汽车补贴,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优势产品和构建核心技术体系。

补贴政策调整、新入局者增多,都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日益成熟成熟的表现。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要做的就是顺时应势,打造优势产品和核心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实力。

经过十年发展,北汽新能源通过持续创新和实践探索,拥有了过硬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应对未来也显露出足够的信心。?

磨剑十年,七度摘冠

2009年,北汽集团开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布局,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直到现在,北汽新能源还是国内少数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整车集成匹配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在积极推进技术研发、开拓市场的同时,北汽新能源还在体制机制和资本合作方面走上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2014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运营的股份制新能源汽车公司,也是国内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革的新能源车企。?

在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北汽新能源先后完成两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成功登陆A股市场。

2016年4月,北汽新能源发起A轮融资,注册资本由20亿元增加至32亿元,新增注册资本由22名新增投资者以货币资金认缴。增资机构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产业外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财务投资人,其中就包括国内动力电池行业的头部企业国轩高科、宁德时代、孚能科技。?

2017年8月,北汽新能源正式完成总额111.18亿元的B轮融资,远超此前预计的80亿元,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单轮最大融资。这一年,北汽新能源共计产销103199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98%,在国内纯电动车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23%,并且成为全球纯电动汽车年度销量冠军。

随着公司的融资需求不断提升,北汽新能源在完成了两轮融资之后,开始运作上市计划。2018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重组A股上市公司ST前锋成功过会,成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的新能源整车企业。

截至2019年,北汽新能源已连续七年蝉联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冠军,并多年稳居全球前三之列,连续两年成为唯一入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成功跻身全球十大创新机构。

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在“2020北汽新能源全球伙伴大会”后的采访中表示,北汽新能源给自己定下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要夺得国内销量第一,我们真正树立的目标是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做大,真正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出来。

“后补贴时代”,北汽新能源有备而来

虽然多年的经验积累和销量领先为<a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

问题一:中国为什么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产销量不断实现新的突破。2014年,全年生产汽车2372.29万辆,同比增长7.3%,销售汽车2349.19万辆,同比增长6.9%,产销量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需求供给的缺口越来越大。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未来10~15年内能源缺口将达到60%。与此同时,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污染愈来愈严重,大、中城市80%以上的一氧化碳、40%以上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污染以及20%~30%的含铅颗粒污染物均来自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大力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确保能源安全,有效控制气体排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更是着眼全球新一轮发展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电代油,减少排放,既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能够促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提升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汽车工业技术进步,推动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振兴我国汽车工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问题二:为什么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的战略 发展新能源车,除了因为新能源车本身更环保、动力等性能更优越以及更适合未来的智能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倒逼国内的能源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即发展新能源车会逼着电力扩容和发展,电力有了更大的市场,又会逼着电力的清洁化(否则环保那关通不过),电力的清洁化又会逼着相关产业开发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的太阳能设备、风能设备、核能设备、水能设备以及储能设备和高性能电池等的发展,这些可再生能源向电网供电又会逼着提升电网的智能化升级。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全球未来新能源产业竞争中率先发展,提前布局(特别是相关的专利布局),才能取得未来不可避免的新能源产业的领先优势。因为石化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迟早会枯竭,人类走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一条必由之路。与其最后因石油资源枯竭而被动发展新能源(到时其它国家可能已经领先),不如趁石油还是其它国家主要能源的时候,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倒逼产业资本提前转型到新能源方向上来。也许这才是国家如此大力度和紧迫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最重要的原因。发展新能源汽车只是国家推动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抓手,而非其战略目标的全部。OFweek新能源汽车网为您解答

问题三: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因为传统的汽车采用传统能源,例如汽油、柴油,而这些都来自于石油提炼物,所以为了避免因为石油资源枯竭,所以要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生物质燃料,乙醇、甲醇等,和电动汽车,毕竟电力可以今后从太阳能和风能中找到

问题四:目前为什么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目前看好新能源汽车国内的发展还为时尚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目前的电动汽车离新能源、绿色环保的路还有很长,绿色环保的电力是其致命的弱点:

二、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短缺以及国内目前的用车跟住宅环境注定它与大中城市相悖甚远:

三、政策的推行迟缓与利益分配不均,使得新能源汽车推行的力度更加缓慢

四、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在消费者心中还存疑

在外部的大环境还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只会暂时性的提高新能源的眼球效应,而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走进消费者、走进千家万户需要的更多的是在政策的推行落地时间和各方利益均衡的体制落实。当然反过来看,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同样会加快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与配套设施的进程,但这个过程尚需较长的时间来磨合。更多新能源汽车资讯请关注nev.ofweek/

问题五: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望楼主采纳:

1、为了环保。现在雾霾严重,大多数是因为尾气排放,如果把尾气控制住,那是造福子孙的事

2、为了节约能源。

3、局势趋势。现在我国的原油储备非常紧张,一旦切断只能使用11天,所以发展新能源车,大势所趋

问题六: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是否看好 据前瞻《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产业化起步阶段。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5年,中国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达到49.7万辆。

到2016年时,我国共生产新能源汽车51.7万辆,连续两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累计推广量超过了10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的50%以上。

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也面临很多问题,如核心技术缺乏竞争力、基础配套实施不够完善、技术标准不统一、生产准入门槛低等。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实现节能减排、提升汽车效率的手段,更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保证,未来前景依旧可期。而且,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和整体销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汽车市场整体需求的较快增长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广阔空间。

问题七: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 因为是绿色能源,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

问题八:中国为什么要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政策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

问题九: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叫停”很有必要? 长江日报记者消息,近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并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建立了“叫停”制度。明确了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飞速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这一产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 *** 带动。但一些毫无制造经验的公司,或者一些原先生产农用车、低档车的公司也改做新能源汽车,出现大量鱼目混珠的情况。

不少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不足,产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相应增加。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了31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起、8起,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从这方面来讲,建立新能源车“叫停”制度,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

如果新能源车安全事故频发,质量不高,那么市场的认可度不会高。2015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形象、质量和感知价值水平都低于燃油汽车,用户抱怨率达34.5%,是燃油汽车的2.4倍。民众的购买欲不高,使产销严重失衡,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和高库存等问题。工信部对新能源车建立“叫停制度”,对存有安全隐患的新能源车进行叫停,这种优胜劣汰是必然的选择。

日前,工信部、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明确2017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随着补贴的逐渐减少直至取消新能源车企补助,使之前依靠补贴赚钱的企业已无钱可赚甚至还会出现严重亏损,从而更难保证产品质量。因而,建立新能源汽车“叫停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新能源车质量把关。

我国一些行业喜欢盲目跟风,国家用补贴鼓励和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没有错,但错在一些地方把国家的好政策理解错了。新能源车“叫停制度”,使一些管理不严,品牌形象不佳的新能源车企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了。

问题十: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发展速度还是不尽如人意 车型选择不够多,优惠力度不够大,充电服务不完善不方便,性能质量没优势,国人环保意识不够强,多方面原因。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和前景?

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

万辆和136.7万辆,产销较2019年有所回

升。分车型来看,纯电动汽车占据主要比

重,2020年销量达111.5万辆,其次为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020年销量达25.1万

辆,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为0.1万辆。

从竞争格局来看,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

比亚迪位居纯电动市场销量排名前三;比亚

迪、理想、华晨宝马位居插电混动市场销

量排名前三。

行业稳步发展,产销小幅回升

以2009年“十城千辆”为起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致可分

为四个阶段:

1)示范推广期(2009-2013),此时以公共领域示范为主,各项

政策工具逐渐丰富,技术和市场尚在培育,车型销量增速缓慢;

2)爆发增长期(2013-2015),国家重视度提升,财政补贴力度

加大,鼓励私人购买,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

3)精准扶持期(2016-2018),在政策的精准扶持下,行业呈现

更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新能源车产量稳步增长;

4)补贴退坡(2019至今)政策补贴退坡、新冠疫情、宏观经济下

行等负面因素逐渐消化,而续航低、充电难等问题逐渐改善,

新能源汽车市场接受度提升,供给侧特斯拉、大众、造车新势

力、广汽、上汽通用五菱等优质车型受到发力,多方共振,新

能源汽车销量在2020下半年迅速攀升,有望成为新一轮成长周

期起点。

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哪些“拦路虎”

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终止

助力新能源车“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

相对燃油车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享受财政补贴。

为何要给新能源汽车“吃小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起步阶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产品续航能力弱、实际用途窄、车型种类单一等问题,消费者认可度不高,配套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强,亟需通过政策激励首先解决“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的问题。

国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9年。该年初,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给予补助。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购置补贴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

2018年后,国补政策进入调整期,新能源乘用车续航里程补贴“门槛”持续上升,推动产业走向高端化发展。一方面,低续航能力的新能源乘用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另一方面,对电池能量密度、车辆能耗等要求逐渐趋于严格,并将其作为影响单车补贴金额的重要因素。

2022年12月31日,根据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2021年底公布的通知,国补政策正式终止,该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这标志着“插电混合动力车4800元/辆、纯电动车12600元/辆”的国家财政补贴正式退场。

退场前,国补已经历多次“退坡”:2016年,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财政补助采取退坡机制。截至2018年,不同续驶里程下,单辆纯电动乘用车补贴享受补贴均下降了约50%。2018年后,部分续驶里程较低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逐渐下降为零,其余车型也逐年下降,到2022年,续驶里程300公里以下的纯电动乘用车已不再享受补贴。

国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量和市场销量连年增长。从2009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5294辆增长到688.7万辆,产销量近8年稳居全球第一。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自主品牌茁壮成长。企查查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从约5100家跃升至23.94万家,增长47倍。截至2023年初,中国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数量达60.58万家,比亚迪、小鹏、蔚来等自主品牌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可。

许海东表示,国补代表了中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从‘十城千辆’工程在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试点推广,到补贴政策优化,加大对高续航、高质量、高安全性产品的倾斜,国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换道超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许海东看来,国补不仅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还助力新能源汽车“造得好”、产品“卖得好”、消费者“用得好”。“补贴提升了新能源汽车普及度和消费者接受度,加快了电池、电机等相关技术进步,也带动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本身同步发展,通过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赛道,在产业和充电设施之间找到了‘先有鸡’和‘先有蛋’的平衡点。”许海东说。

补贴退场时机已成熟,对车企暂时性的冲击有限且可控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规模达33.2万辆,同比下降6.3%,环比下降48.3%。有人担心,车市能否适应国补“断奶”?

许海东解释,开年销售数据暂时遇冷的背后,有春节较早、去年底需求提前释放等多方面因素,不应完全归结为国补退出导致。“断奶”对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阶段性的,进入“后国补时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实现平稳过渡。

据分析,从入场到退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充分竞争、优胜劣汰。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从开始的投机性参与到带动有实力的企业全面进入再到补贴加速退出的过程中,取得了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效果。

业内人士分析,这说明市场自身的扩张足以抵消补贴退坡带来的负面影响,车企受到的冲击可控。

此外,从政策驱动迈向市场驱动,政策也为企业适应调整留出了时间。

2020年4月,财政部等部门发布通知,要求平缓退坡力度和节奏,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年基础上退坡10%、20%、30%。

各主要车企均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纳入了财政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因素,并提前在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部署了较充分的应对措施。此前,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补贴占比已经降至较低水平。2017年以来,补贴在当年畅销车型售价中的平均占比从35%降至10%以下,5年来下降近25个百分点。“国补退出是早就明确的,企业对此有准备。”许海东说。

2021年,补贴力度在2020年的基础上退坡20%,核定补贴车辆数量却比2020年增长近7倍,达到156.9万辆。许海东表示,近几年补贴逐步退坡过程中,市场销量爆发性增长,表明消费者已对新能源汽车充分认可,市场自身的扩张足以抵消退坡带来的冲击。“补贴降温,市场却在升温,说明退场的时机是恰当的。”许海东认为,从市场发育度、产业链供应链成熟度、消费者习惯等条件来看,补贴退场时机已经成熟。

“一方面,对特定产业的财政补贴多具有阶段性特点,在市场化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及时退出。另一方面,从享受补贴的主体来看,随着补贴效应向产业链上游传导,消费者和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企业、车企的受益空间不断压缩,原材料价格却水涨船高,这也说明补贴到了该退出的时候。”许海东说。

多地发放消费券,新能源汽车消费利好仍在

国补退场后,各地继续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力度不减,有望发挥“送一程”的正向作用。

投放消费券——2月1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推出元宵购车消费券活动,凡个人在活动中参与商家购买新车,根据车价不同赠送消费券1500元-10000元不等。消费券可在海曙区内部分商场、餐饮等单位消费。河南省郑州市1月5日推出2023年汽车焕新季活动后,2月3日宣布将活动截止时间延长至3月10日,并在原5000万元基础上增发1亿元汽车消费券。此外,山东省、江苏省无锡市等地也积极发放新能源汽车消费券,在区域内购置单辆纯电动新能源车可获3000元以上消费券。

刺激置换需求——1月29日,上海印发《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2023年6月30日前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名下在上海市注册登记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小客车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给予每辆车10000元的财政补贴。

业内人士指出,国补虽然退场,新能源汽车其他消费利好因素仍在,如牌照办理、车辆购置税、部分城市免于限行等方面优惠力度不减,地方政府补贴、厂家补贴、经销商促销亮点频出,仍对消费者有着强大吸引力。

需求端的政策支持有接续,供给端的企业反应如何?

短期内,原材料价格走高叠加补贴退场影响,企业可能面临成本压力甚至市场洗牌。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底以来,业内一些头部企业对旗下部分新能源车型指导价进行了上调。一些外资品牌逆势降价,抢占市场份额。以小鹏、蔚来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势力”近日宣布降价,引发业内对新一轮价格战的担忧。

许海东认为,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紧紧抓住消费者需求这一关键,继续在自主创新、质量控制、服务提升、产品出海、生态构建等方面发力,抓住本轮行业重构契机,切实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等关切。同时,政府应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如完善锂矿石等原材料价格监测机制等。此外,许海东还建议,国补退出后,可在税收优惠和税制设计方面完善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政策,如平衡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消费的税负比例、优化调整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等,寻求国家和行业的“双赢”。

一脚急刹,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何戛然而止?

新能源汽车下乡有哪些“拦路虎”

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处于低迷状态;尤其是汽车行业,不仅受到疫情影响,还受到上游原材料上涨和芯片短缺的影响。受供应链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多数车企2022年上半年销量出现严重下滑,让汽车行业“人心惶惶”。

车市的“救命稻草”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销量的低迷直接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等四部门于2022年5月31日启动了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希望刺激消费,一定程度上缓解车企压力,帮助国民经济尽快走出国门。疫情的影响。

送车下乡大家都熟悉。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国家开展了两轮汽车下乡活动。在优惠政策刺激下,汽车销售立竿见影。

2009年,国家还推出两轮车下乡。其中,第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是农民购买1.3L以下排量的小型客车,用轻型货车替代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是的,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国内汽车销量出现大幅增长,第一轮和第二轮汽车下乡分别增长48.30%和46.15%。同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

在经历了前几次好的开局后,每当汽车市场销量低迷时,国家就会启动新一轮的汽车下乡政策。 2020年,受疫情影响,汽车再次陷入低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工作。时间为2020年7月至12月,11月分别在青岛、南京、海口、成都、昆明举办。本次下乡行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80%。

2021年,为巩固新能源汽车发展良好势头,有关部门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时间延长,从2021年3月至12月,范围也扩大到十多个省市。同年汽车下乡累计销量达到106.8万辆,同比增长169.2%,比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快10个百分点左右,贡献率接近30% %。可以说,汽车下乡是市场复苏的“加速器”,能够快速有效地带动车市走出销量低迷。

乡镇的确是一片蓝海

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传统车企正在向电动化转型。可以说,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片蓝海,还有很多市场没有被开发,特别是四五线城市。

据了解,2022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保险数据显示,一、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保险投保比例高达84.3%,而新能源汽车保险投保比例高达84.3%。四线以下城市的车险比例仅为15.7%。而且数据还显示,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正在逐渐下降,而三四线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却在上升,可见下沉市场正在不断提升。更有活力。

当然,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前景不仅可以从数据上看出,还可以从目前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以及车企推出的产品中看出。新能源汽车下乡发展前景广阔。?

下面分两点分析:?

第一,由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收入相对较低,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远低于燃油车,用车成本低是优势;另一方面,乡镇居民的出行范围不大,在城市和县城基本都是使用汽车出行。单次最大行驶距离为50公里,不会超过100公里。里程焦虑和能量补充焦虑相对较低。

第二,车企深入调查了乡镇居民的用车需求,推出了许多合适乡镇汽车市场的产品,从A0级、A级,到B级,再到SUV车型等,并且此类产品大部分售价都是10万元以下,续航里程刚刚好。为乡镇消费者提供了许多购车选择,提升了他们的购车积极性。再者,这几年有不少逃离北上广深,选择返乡就业的“打工人”,以及刚毕业留乡建设的大学生,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比较好,是优质潜在消费者。

汽车下乡遭遇的难题

这也是前几次新能源汽车下乡成功,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原因,而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最后一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能否像前几次那么顺利,将拯救汽车市场于水火之中呢?答案是不太顺利,更多的是不利,以下将通过几点分析来说明。

第一,购买力问题。不仅汽车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各行各业也受到了疫情影响,也直接影响到了消费群体的收入,尤其是乡镇消费者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而汽车属于大件消费品,在此环境下会降低了乡镇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和购买欲,乡镇消费者在选择购车方面会慎之又慎。

宣传不到位。尽管新能源汽车下乡想通过补贴、减少购置税等方式刺激乡镇消费者的购买欲,但是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宣传到位了吗?除了城区的消费者,县城和乡镇的消费者不一定能真正了解到新能源汽车下乡的政策,这样很难惠及到他们。

乡镇汽车市场竞争也“大”。一部分乡镇消费者都是40+的年纪,他们购买汽车为了方便出行,不会被风吹雨打,所以他们会选择价格低、门槛不高、以及操作方便的低速电动车,也就是以前人们说的“老头乐”。尽管五菱宏光MINI EV横空出世,不仅销量爆炸,还带火了A0级车型,让奇瑞QQ冰淇淋、雷丁芒果和朋克多多等产品都分了一杯羹,但是由于疫情影响,该类产品价格已经上涨,同时开它们上路需要驾驶证;而大龄消费者则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考驾驶证,毕竟大龄消费者出行的范围就是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范围不大,一辆低速电动车就足够了。

第四,补能设施和售后问题。补能设施一直都是决定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后续的使用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最好的是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一线大城市,补能设施完善,不说县城,还有三四线城市的充电桩分布不平衡,并且数量稀少,同时还有私人充电桩安装不便等问题,车主不能及时补能,会导致出行不便。再者,县城等地区的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救援等常规服务都不完善。这些不确定原因,成为了县城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拦路虎”。

直播车市

总体看,虽然新能源汽车下乡的优惠政策非常大,但是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未必像以往那么顺利。不过,这并不能否定三四线城市、县城地区的市场潜力,新能源汽车下乡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短期的销量增长,助力车市销量增长,还有利于推进县城和乡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环境和改善补能设施等问题,最重要车企的新能源产品卖得好,就能推动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等产业链,能让如今低迷的汽车行业重新回归正轨。

文/十一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生产、销售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较2018年分别下滑7.5%和8.2%。其中,乘用车产销?2136.0万辆和2144.4万辆,同比下滑9.2%和9.6%。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依旧蝉联全球第一,但是国内车市继2018年出现28年来的首次下滑之后,国内汽车产销量连续2年下滑。

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宏观经济压力、补贴大幅退坡等因素影响,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3%和4.0%。这是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10余年来,年产销首次出现负增长。未来形势更加严峻。

就在2019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2月3日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文件中明确提到了一点——到2025年时,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要达到车市总体销量的25%,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达30%。

当时汽车维基就国内新能源车市的表现推测,2019年的新能源产销数据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如今数据印证了我们的推测。现在看来,25%的总体销量占比目标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然而,2019年的现实告诉我们,褪去保护伞的新能源市场,或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艰难。

一脚急刹

2020年1月13日,汽车维基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这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十年来的首次下滑。

其实受新能源补贴政策大幅退坡影响,从2019年7月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负增长。2019年最后一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较快增长,但同比降幅依然明显。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9万辆和16.3万辆,环比增长36%和71.4%,同比下降30.3%和27.4%。

从车型分布来看,2019年,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0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

也正是受中国新能源整体失速影响,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更是呈现出一脸愁相。

据了解,比亚迪在2019年失掉了蝉联四年的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比亚迪2019年12月销量快报显示,2019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完成年初目标的76.50%,营收更惨淡,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比亚迪净利润1.2亿,下滑88.58%。

另一个“销量大户”北汽新能源,表现同样不如意。据了解,其2019年全年累计销量15.06万,同比下降4.69%,仅完成2019年预期销量目标的68.45%。

造车新势力由于基数过低,仍然摆在行业的尾部风雨飘摇,蔚来、威马和小鹏目前是交付前三,但最高的蔚来也仅交付20565台,路漫漫其修远兮。

福兮?祸兮?

回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发现,从2009年,中国政府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开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进程。201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8159辆,2012年为1.28辆,2013年进一步增长至1.76万辆,2014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并且一直持续到2018年。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于2015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一直持续至今。不得不说,就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而言,在全球范围中打造出了“中国速度”。

而这,与政府补贴密不可分。据相关统计,过去十年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2000-3000亿元补贴。

具体来看,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第一推手”,补贴一直是全行业的关注焦点,让人“又爱又怕”。一方面,政府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产销规模已经连续几年稳居世界第一。

但不能否认的是,政府补贴在快速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弊端。众所周知,由于监管不严,2016年出现的“骗补”丑闻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另外,高额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一些车企不思进取,没有利用产销规模的扩大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因此,为了平衡政府补贴的副作用,中国政府从2017年开始逐年减少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也就是所谓的补贴退坡政策,同时提高车辆技术标准。按计划,2020年底之后补贴政策将彻底停止。

2015年4月22日,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2017-2020年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其他车型补助标准适当退坡,其中:2017-2018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20%,2019-2020年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40%。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尽快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再加上连年补贴,财政压力过大,2019年下半年的补贴退坡幅度远超之前的比例,相比2018年的补贴标准至少减少了50%。这也就直接造成从2019年7月份开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下滑。

数据显示,2019年1-6月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1.6万辆,同比增长50%。然而,7月份开始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并且在“金九银十”的阶段连续两个月下滑。由此不难看出,2019年政府补贴退坡成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再加上整体经济下行,车市放缓,最终导致新能源汽车也难以独善其身。

诚然,连续十年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首次下滑,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汽车维基看来并不算一桩坏事。

首先,与德国市场相比,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规模早已迈入“百万级”,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是大势所趋,符合发展规律,也是产业共识。其次,伴随着补贴的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优化制造更多有利的氛围。车企如果想要做到稳定市场预期,扭转2019年新能源汽车下滑的局面,便需要加快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快速降低成本和售价,提高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的竞争力,以这样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最终呈现出稳定且快速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新能源 # 汽车 # 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