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宝能汽车能坚持多久-宝能汽车还能活下去吗

tamoadmin 2024-09-18 人已围观

简介1.销量榜冲进前十五 奇瑞子品牌知多少2.滴滴和比亚迪,华为和长安,谁忙着上车,谁负责掌舵?3.再次重申不退出中国市场的DS,还有机会吗?4.三年亏损40.14亿,负债77亿,这个曾与BBA齐名的车企怎么了?销量榜冲进前十五 奇瑞子品牌知多少说起奇瑞这个品牌,买买君觉得相比它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子品牌——捷途,捷途与奇瑞同源,但定价会更为经济,近段时间的销量表现都很不错的。之前总有人说奇瑞的多

1.销量榜冲进前十五 奇瑞子品牌知多少

2.滴滴和比亚迪,华为和长安,谁忙着上车,谁负责掌舵?

3.再次重申不退出中国市场的DS,还有机会吗?

4.三年亏损40.14亿,负债77亿,这个曾与BBA齐名的车企怎么了?

销量榜冲进前十五 奇瑞子品牌知多少

宝能汽车能坚持多久-宝能汽车还能活下去吗

说起奇瑞这个品牌,买买君觉得相比它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它的子品牌——捷途,捷途与奇瑞同源,但定价会更为经济,近段时间的销量表现都很不错的。之前总有人说奇瑞的多品牌战略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嗯,这次打赢了!

但有些车迷也许不知道,其实奇瑞可以算是自主品牌里玩子品牌的鼻祖,除了奇瑞之外,旗下有一堆子品牌如观致、瑞麒、开瑞等。今天就来看一看,奇瑞那些子品牌都怎么样了。

01.观致和凯翼

观致?

作为奇瑞冲击高端的车型,观致得到最多的评价是叫好不叫座,最后不得不走上卖身宝能的结局。

可以说定位高端,将竞争对手瞄准一众合资品牌的观致,造出来的车型,早期如观致3、观致5,到现在的观致7,都还是相当出色的车型。在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观致3首秀便收获各大媒体的赞扬,但这款车的销量却与这些赞许相去甚远。

图为观致5

出现这样的结局,其实也跟观致的定位和市场变化有关。

一方面,当时观致3的定价直接与轩逸、朗逸、瑞朗等看齐,而当时的B级轿车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市场已经很难再容下一个新的品牌,更不用说观致的价格比当时其他自主高一倍。在早期看重价格的国内消费者来说,买观致实在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图为观致7

另外一方面是当时国内已经兴起的SUV浪潮,国内的SUV市场以超过50%的增长率野蛮生成,自主品牌如长城等都凭借SUV平步青云,哈弗H6连续夺取销量冠军就是由此开始。虽然到2016年观致才终于推出了观致5?SUV车型,但SUV市场也已经被瓜分完毕了。如今想凭借一台观致7,翻身的机会依旧渺茫。

凯翼?

凯翼本来是奇瑞打造的一个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互联网品牌,并且率先提出了众包概念。但是很惋惜,凯翼虽然概念很新潮,但是实际上并不被公众所接受。

于是在不久后奇瑞便将凯翼转卖,作为典型的外行经营,凯翼的销量江河日下。数据显示,凯翼旗下主销车型X3、X5月销均不足千台,这样看来凯翼离停产也已经不远。

02.开瑞

成立于2009年的开瑞品牌,是奇瑞在商用车领域的子品牌。但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却没有太多存在感,而在10月份的全系销量也不过5000辆,只能说处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开瑞优雅2代:销魂的车顶

这一切与它的车型规划不无关系,以旗下开瑞K60车型为例。明明开瑞的品牌定位为商用车,但K60却是一台打着SUV名义的MPV,而且无论配置还是动力表现都不够好,整车表现出的诚意十分不足。

这也反应出开瑞品牌的摇摆不定,自我定位不清晰,并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注定是无法长久的。

03.奇瑞捷豹路虎

遥想当年,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捷豹路虎汽车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双方股比为50:50,是国内首家中英合资的高端汽车企业。

捷豹路虎经福特和塔塔易手之后,对于进军国内市场,选择了奇瑞作为合资公司,对于双方都是一个共赢的合作。相较于同时代日系、德系对于自主品牌的技术封锁,英国品牌的路虎对于合作方式还是体现出了更多诚意。

当然客观来讲,定位高端的捷豹路虎和主打中低端的奇瑞,奇瑞在技术上获得的支持并不多。但捷豹路虎对于奇瑞的整体形象还是有相当的提升,另外对于装配工艺的流程化和产品细节的完善上,奇瑞也受益良多。

因此不管销量如何,至少捷豹路虎对于奇瑞品牌的品牌力还是有一些提升的效果。

04.瑞麒、威麟

瑞麒?

如果资深一点的车迷一定会知道瑞麒、威麟这两个品牌以及它们的车标。如果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那么请看下图。

这车标有点眼熟

作为2009年推出的中高端品牌,瑞麒算是观致的前辈,但显然奇瑞的设计师认为国人对中高级车的定义就是大、胖、镀铬一定要多吧?比如这台瑞麒G6,虽然与同级别的国产车相比还行,但与合资车还是有一定差距,而它的价格最高接近26万。

威麟?

威麟V5(重点看车标)

与瑞麟同时期发布的还有主打多功能以及商务车型的威麟,但这个品牌推出的车型也都没有太大的水花,让人记住的除了车标就没有更多的记忆点了。

可以看出这两个品牌的推出操之过急,且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并不明确,因此这两个品牌的命运也难逃发展不力,惨淡收场的以致于停产的下场。

05.捷途和星途

捷途?

从奇瑞公布的销量公告可以看出来,具体到车型,月销破万的有两款车型,瑞虎8和捷途X70系列,而奇瑞能在2019年10月11月两个月挤进国内品牌销量榜前十五,绝对离不开捷途的大卖。

而捷途品牌的走红却是奇瑞自己都没有想到的,从2018年1月发布子品牌以来,同年8月就推出捷途X70,而后推出捷途X70S,速度不可谓不快。

图为捷途X70S

在看到捷途X70的后,捷途的衍生车型X70M,X90、X95等车型也快速上马,但上市后的表现却不尽人意。

而这主要是X70、X90之间的定价过于重合,多生孩子好打架,最后变成自己人之间的内讧。而且对于技术储备也有很大关系,捷途车型和瑞虎、艾瑞泽等车型都是采用号称国产最强的祖传1.6T发动机,但这也很难以区分开高低配车型,也许等奇瑞2.0T发动机研发上市会有一定改观吧。

星途?

从星途的整个上市及营销的过程都可以看得出来,奇瑞有些太急。用著名导演姜文的话来说:步子迈太大,咔,容易扯着蛋。

但市场由不得奇瑞不急,自主品牌传统豪强中吉利有领克,长城有WEY,这两个代表各自车企的高端形象车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唯有奇瑞的星途,一直卖得难以达到预期。

图为星途LX

而这主要的原因不在于产品本身,作为奇瑞举全企业之力打造的高端品牌,当然是猛料堆积。以最高端的星途LX为例:前卫的造型、考究的车内材料和品质、雄狮智云系统以及备受好评的1.6T+7速湿式双离合。

星途没达预期的原因主要是:一来国内市场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持币观望的消费者更加谨慎;二是星途产品定价依然高度重叠,出现左右互搏的局面;最后则是营销宣传并不到位,不同于领克和WEY的高曝光率,我们几乎很少听到星途的消息。

上图为星途TXL

所以有人说星途又在走观致的老路,但教授以为现在来看还为时甚早,就像合资品牌向低价市场渗透,自主品牌近年来的趋势也在价格上探,而且像领克、WEY都算是站稳了脚步,相信奇瑞以及星途也可以尽快走上高端之路。

向上探索未能成功的奇瑞,在向下渗透细分市场的路上,取得一定成功,?从中可以看到太过自信定位过高、盲目扩张都不是自主品牌可取之道。

自主品牌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利用自身优势,把握住细分市场,毕竟在市场寒冬,只有活下去的人才有资格笑到最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滴滴和比亚迪,华为和长安,谁忙着上车,谁负责掌舵?

汽车行业算不算夕阳产业?这个问题放在三五年前,或放在今时今日,答案都应该说:“不,不是。”

三五年前,车市仍处在C端购买蓬勃期,我们甚至相信了某些预测,中国汽车年销量可达4000万辆;三五年后,很多打工人捂紧了荷包,导致车市数据不再像2018年前那么好看,却发现,越来越多的投资都涌向了汽车,而且都是跨界,比如大家近来津津乐道的华为造车、滴滴造车、恒大造车、宝能造车等等。

“华为造车”近日在心声社区发布《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明确提到,“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先不论传言,华为近些年在汽车领域的活跃程度大家有目共睹。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很有道理:“钱是最聪明的东西,钱是最负责的东西。”种种投资现象或可表明,汽车行业仍然是蓬勃向上的,但未来最值钱的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基于汽车这个载体带来的其它价值。

所以,未来主导这个汽车行业创新价值的是车企么?未必了,至少不是车企里的传统业务单元。是用户么?当然更不是。在商业逻辑中,“客户至上”是一种揽客手段和服务口号,而产品思维最终是为商业模式和企业利润服务——一套优秀的产品,可以包装成一副解决用户所有痛点的样子,比如滴滴最新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

这台由比亚迪生产的,看起来人畜无害的粉绿纯电小车,将打开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滑门设计+迎宾灯带来的专属尊贵感、可以实现功能遥控的智能化设备、为司机定制的超级座椅等等,一切都太能勾起大家的体验好奇心。

一种新的模式一定会触动旧有链条,首先紧张起来的是汽车租赁公司,至于出租车公司的抵触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得到的消息是,滴滴称不会享有产权,而是交给合作经销商,滴滴司机向合作方去租赁车辆,这个合作方是谁不得而知。今年以来,滴滴在全国各地推行“中心仓”制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扒一下它和传统租赁公司的关系。另外,必须要交代的是,早在2015年,滴滴和比亚迪就合作成立了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曾用名为“深圳市迪滴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

另外,D1采用里程计费模式,意思是它压根就不需要向比亚迪支付昂贵的整车采购费(据说每公里支付比亚迪2元),然后比亚迪和滴滴共享利润分成,利润由谁创造呢?当然就是广大的司机朋友和乘客朋友,这么说来,不把新车设计得可爱一点、好玩一点、开得舒服一点,谁去打工,谁去消费呢?滴滴依然还是坚持“共享出行”,不过这个共享的涵义确实和刚开始不大一样了。

比亚迪和滴滴愿意花三年时间打造这个模式(注意:不是打造一款车)也许是基于对未来的一种判断,按照滴滴总裁柳青的展望,到了2050年,“那个时候,北京的六环内将不再有大型停车场,因为共享和智能技术的进化,大部分人都不再需要买车,也不再因为出行的各种场景而焦虑。”

网约车使用率的快速增长,已然形成了上、中、下游的产业链,这背后还有一大堆的大数据资产。在D1的发布会上,滴滴强调,它们将以18个月为单位进行迭代,而且是软硬件同步,连D3、D4都已经安排上了。滴滴出行创始人、CEO程维预测,到2025年,搭载自动驾驶的共享汽车有望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有人分析推算,这将是2025年网约车市场的一半规模——至于相关政策是否允许一家做大,那就是另一码事了。

滴滴牵手比亚迪,一头扎进造车领域,而华为官方却为了平息相关言论,几度发声——造车本身的科技含量、经济前景,哪能和5G时代下的ICT技术相提并论?怎么就有人乐此不疲去传华为造车,并且去信呢?华为在国内找头部车企合作,将自己的智能属性植入对方大脑,难道不够省时省力省钱么?所以,造车还是不造车,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11月14日,长安汽车宣布,它“正与华为、宁德携手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包括一个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据悉,三方合作项目在长安内部代号为CHN(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首款产品已完成前期研发,明年底投入量产;除此之外,长安汽车还发布了“会进化的智能架构”——长安方舟。三巨头牵手引起多大影响,从长安汽车股票这几天表现可见一斑。

相比滴滴和比亚迪的牵手,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朋友圈组合其实更能被理解是一种必然。长安是汽车行业里自主研发的排头兵,华为更是积累了通讯、算法、芯片领域的深厚资源,一个承载着中国品牌在汽车工业领域的超越之梦,一个承载着中国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制高点之梦——两个本来看似没有交集的目标,在5G来临的时代终于可以牵手了。从1G时代的空白,再到2G、3G时代的跟随,4G的同步并催生?“万物互联”,终于来到可以让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深度结合的5G时代——燃油车时代,中国车企想凭借“三大件”去弥补近百年的技术差距太难了,但在电动车时代,靠智能网联汽车去实现超越,可以说是令人兴奋的大国之梦。

曾看到这么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渗透率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扩大?33?亿美元;若智能化和电动化同时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将扩大?60?多亿美元,以此作为测算依据,若智能化+电动化渗透率共同提高?50%,全球将新增超万亿元市场。”

万物互联时代,万物皆为载体,最值钱的其实那一张网。所以,你会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爱好者,都在将我国的智能手机发展和当前的汽车行业做比对,由此也不难理解我们为何会引起特斯拉,一如当年为何会让“苹果“又大又红。

撇开恒大、宝能这种从房企跨进汽车领域的看不懂系列,智能网联新战场里的活跃势力可分为三组,第一股是BAT阵营(百度、阿里、腾讯)为首靠流量起家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短板在于不够了解工业制造,第二股是格力电器、富士康等制造龙头企业,它们的短板在于没有云计算能力,第三股是以华为为代表的ICT公司,而华为就是B端C端都玩得开的那一类。

年中发布的《2020泛汽车与大出行领域CVC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正在从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周期,过渡到物联网产业周期。2020年就是物联网产业周期的起点。”而这个新周期中,企业风投(也就是CVC,非金融企业设立的独立投资子公司或者投资部)将成为核心纽带。

据这份报告,2019年,企业风投投资额占到国内整个汽车和出行行业总投资额的34%,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风投来自于整车厂和科技企业。一面是车企投资自动驾驶和能源科技,一面是科技企业投资造车新势力、自动驾驶和相关产品。拿腾讯举例,仅它一家就投了60个项目,重点就是整车制造、出行服务和汽车金融。早在2017年,腾讯(旗下的投资公司)就以18亿美金入股特斯拉,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那么,会有很多车企沦为代工厂么?这其实是个不算差的结果。

或早或晚,由广大普通消费者掌握的方向盘将越来越多被车联网取代。不过,万幸在于造车的上下游链条远比手机复杂得多,耗钱、耗时又占地方(现在发改委开始清查各地的新能源汽车制造项目,占地也很难了),所以“造车”环节实在不容易被取代,这将是不少汽车企业的最后一张保命符;另外,所谓自动驾驶的出行方式还有赖强大广泛的基础建设,作为普通消费者恐怕也至少需要一两代人去适应——当然,危机意识强的车企早已选好优质合作对象“带资进组”迎接智能网联时代,而活不下去的车企,可能未来连代工机会都没有。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再次重申不退出中国市场的DS,还有机会吗?

[汽车之家?快评]?2020年8月6日,阔别已久的DS品牌正式在上海发布旗舰轿车——DS?9,外观设计依旧令人惊叹。而在产品表象之外,更值得关注的,却是这款车将完全在中国生产制造,供应全球市场。可以说,不同于以往的合资身份,如今的DS已经完全独立出来,并且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与此同时,DS以DS?9为开端,开启全新的品牌战略,并再次重申:我们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PSA集团执行副总裁、DS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Béatrice?Foucher女士表达了DS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中国是年轻、充满活力的市场,对DS品牌的全球发展更具战略意义。尽管我们过去在中国经历了许多挑战,但DS品牌在华发展的坚定信念从未改变。在PSA集团的全面支持下,我们会不遗余力地让DS品牌在中国重焕活力。”豪言壮语下,我们看到了DS留在中国市场的决心与信心,但DS品牌的生存考验迫在眉睫。那么,想要重新再来的DS还能做些什么?

●?DS进入中国后经历了什么?

DS的法文全称为Déesse,在法语中是“女神”的意思,曾备受法国政要的欢迎。2011年,长安标致雪铁龙正式成立,作为雪铁龙旗下高端品牌——DS自然不会放过进入中国市场的这一契机,并意图大展拳脚。

『DS品牌认知度远低于平均水平』

进入中国市场初期,DS邀请到苏菲玛索为品牌站台,凭借自带的法式优雅与时尚,DS品牌自亮相之际,便让人眼前一亮。首款进入市场的国产车型为DS?5,车身造型时尚、动力性能充沛,一度被业界称赞。事实上,这样的惊叹,却仅停留在表象。最为直观的是,在每年的大型车展上,DS展台上有着华丽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帘幕,吸引众多消费者驻足。即便消费者对DS表示称赞,但这并不足以打动消费者去主动买单。

即便在DS?5后,DS相继推出了DS?6、DS?7在内的多款车型,但销量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到2018年,合资股东双方还为长安PSA“输血”36亿元以支持DS品牌,但没有明显的起色。从数据来看,从2014年到2019年,DS品牌在中国市场分别取得1.66万、2.71万、1.63万、0.66万、0.54万以及0.28万辆的年销成绩,在华走势可谓是跌宕起伏。

2019年底,股东方长安与PSA分别将所持有的长安PSA全部股份出售给宝能集团。2020年5月22日,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已变更为深圳市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原长安PSA旗下的工厂、员工、资质等已经全部归宝能汽车所有。不过,以上资产并不包括DS品牌,DS品牌依旧属于PSA集团。因此,除生产制造采用宝能代工以外,DS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运营和管理都将由PSA集团推进和负责。

●?DS为何在华失势?

为何DS在华的发展状况如此惨淡?究其原因,DS品牌在华始终没有清晰的市场定位。率先进入中国市场时,DS打出了“新生代豪华汽车品牌”,随后发展的几年间,又相继提出“比肩一线豪华品牌”、“豪华入门级品牌”、“合资中高级品牌”等,朝令夕改的态度,让消费者摸不到头脑,不清楚DS品牌到底想做什么。

甚至DS中国总经理孟诺(Nicolas?Monnot)也在DS?9首发时坦言:“我们认为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没有那么好的原因之一就是品牌形象和定位不清晰。”

可以说,没有发挥应有的品牌影响力成为DS品牌的致命伤。相比来看,特斯拉就是一个靠品牌力站住脚跟的最好例子,作为美国本土的新兴品牌,在2020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多月蝉联销量冠军,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那么,特斯拉究竟是靠什么取胜?产品吗?或许并不是。从产品来看,最畅销的Model?3并不是一款全能的产品,甚至在品质、做工等方面被各种吐槽。但在汽车产业中,很少有如特斯拉一样具备个性鲜明的形象和品牌号召力,进而召集出一众的追随者。

此外,晚于DS实现国产的英菲尼迪也是个鲜活的例子,以“敢爱”的品牌理念打入国内市场,结合与理念相契合的综艺节目,迅速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也是在同一时期,英菲尼迪推出了Q50L和QX50,在当时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表现。相比之下,这两款车型的产品力也并不突出,但正是因为英菲尼迪对品牌的塑造,让消费者愿意去购买它的产品。当然,后期英菲尼迪在打造品牌力上没有坚持下去,也导致它稍显落寞。由此来看,如何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认识、知道DS品牌,是眼前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数据来源:全国乘用车上险量

制表:汽车之家新闻频道

不过,相比DS本身的品牌打造,挽回消费者对法系车的信任感似乎是一道更难的题,以标致、雪铁龙、雷诺、DS组成的法系车阵营近年来并不好过。从数据来看,法系车在2014年达到了顶峰后,市场占有率连年下跌。从2018年和2019年来看,法系车年销量遭遇了“腰斩”。品牌力不足似乎是所有法系品牌的“通病”,再加上雷诺在2020年的“出走”,进一步降低了国内消费者对法系车的信任感。

『DS?7口碑关键词』

消费者了解产品,一般是从了解品牌开始。但目前不少消费者对法系车抱有抵触心理,也让DS的“复兴之路”更加艰难。其实翻开DS在售车型DS?7的口碑,该车的用户评分为4.61分,还是处于同级别车型较为优秀的分数。在一些硬性指标评价中,空间大、外观设计好看、动力足够、加速强劲、配置高、油耗低等是车主们对DS?7的满意之处。在不足上,主要为起步肉、储物空间设计不好、发动机噪音大、胎噪大、二手车保值率不高等,主要为细节方面的吐槽。可以看到,车主总体对DS?7还是比较认可的。这就需要DS在品牌打造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让消费者重拾对法系车的信心。

●?DS品牌还能做什么?

中国汽车市场,从来都不缺好故事,有北欧设计、英伦文化、意式美学等等,唯独没有好的法式风情故事。提到法国,你会想到什么?奢侈品?时尚?还是浪漫?在DS?9首发活动上,DS宣布将品牌主张由此前的“前卫·巴黎”升级为“致美·行远”,旨在打造清晰、一致、独特的品牌形象,与追求设计美感、崇尚个性表达、讲究生活品质的新生代消费者构建情感共鸣。在品牌定位上,“如今,DS品牌将温故而知行,打造成为小众豪华品牌。”孟诺提到。

这样看来,DS品牌对自我的定位和受众群体都比较明确。小众豪华品牌,意味着小市场。小众对于现在的DS来说,定位还是比较合适的,短时间内它确实不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关注。就这一点来说,还是比较务实的,也有网友在文章评论中给予了肯定。不过,自新的品牌主张发布后,DS并没有大规模“打广告”,就算是业内人士也仅仅能够看到一些新闻通稿,社交平台、电视等渠道鲜少看到DS的身影。相比恒大汽车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刷屏,DS可以说是没能翻起水花。也许这是DS应该破解的难题:小众不等于低调,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低调就等于慢性自杀。将自己“小众、高端、高定”的理念高调的宣传到目标用户心里,是DS“复活”的关键。

当然,小众豪华品牌的定位也意味着DS不再觊觎BBA这样的一线豪华品牌,似乎也不准备与雷克萨斯、凯迪拉克这样的二线豪华品牌竞争,大有知难而退之意,这确实是一种理性面对现实的态度。但DS的豪华感从何而来?就品牌本身去塑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DS?9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在首发活动上,DS?9顶着“法式高定”的光环出现在舞台上,我们知道DS似乎找到了新的方向。而法式高定这个词汇,确实意味着豪华感。那么高定,能与DS?9划上等号吗?

首先从DS?9来看,它的外观设计着实让人惊艳,不少网友在首发文章评论中也给予了肯定,法式这个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进入车内,内饰设计虽不如外观那么让人印象深刻,但在用料和一些细节打造上,凸显了质感与高级感。从我们的编辑体验来看,DS?9车内运用了大量的皮革包裹,可触及到的地方都是比较柔软、细腻的。从定位上来看,DS赋予DS?9法式高定的概念,高定这个词汇一般广泛出现于时装、奢侈品界,汽车界不常见。那么,就需要DS清晰明了的告诉消费者,DS?9如何高定?哪里高定?让消费者心中形成DS?9=高定这个印象,才能形成思维的闭环,认可产品和品牌。

除了需要强化品牌力与产品之间的纽带,DS的渠道建设同样是个难题。DS官网信息显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包括4S店、销售经销商以及服务经销商在内,一共有60家,其中具备4S店资质的经销商仅有14家。

但DS眼下并不急于扩张经销商、服务网点规模,孟诺表示:“短时间内,我们并没有很激进的目标,不是说要开多少家经销商店,要卖多少车,而是要慢慢地把这个品牌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在线上,DS未来主要依托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技术,推出升级客户体验的创新举措,比如DS汽车官方小程序。在线下,DS将在重点区域拓展经销商网络,推进经销商轻量化投资,促进城市展厅和独立售后服务网点发展。具体的做法,DS并未透露太多。

就DS品牌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大规模扩张经销商确实不可取,但想要产品走量、有更多的消费者可以走进店内,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缺一不可。翻看汽车之家论坛,不少车主反馈维修点太远、需要跑1600公里去4S店等等。其实DS除了建立自己的经销商以外,可以与更多经销商集团或者二级网点进行合作,尽可能缩短消费者看车、买车、维修、保养等行为的必要距离,这将有助于DS发展。

可以看到的是,DS要想在中国活下来,品牌、产品、渠道三者缺一不可。打造能够让消费者接受的,并且与品牌相契合的定位,是品牌活下来的第一步,可能也是DS眼下最为艰难的一步。再者,与品牌定位相契合的产品也不可或缺,DS?9产品力并不弱,但如何让“法式高定”的理念深入人心,需要在产品上“讲更多故事”。再加上一定规模的售前、售后服务渠道,才能让DS品牌在中国市场暂时站稳脚跟。但DS若想长远的发展,还需要品牌、产品、渠道齐头并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编辑点评:

说起DS,你会想到法兰西风情?还是优雅的代言人苏菲玛索?这个来自法国的瑰宝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却没有预想的一帆风顺,甚至已经到了快被遗忘的地步。从个人角度来说,DS车型的设计感、一种自带优雅的光环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我在脑海中很难找到一个词汇来形容这个品牌,我想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想法。如今,DS选择重新出发,誓要在中国市场立足,勇气可嘉,也希望DS能够脚踏实地,做足准备,面对更多的挑战。最后我想说的是:DS加油,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文/汽车之家?张雪莲)

三年亏损40.14亿,负债77亿,这个曾与BBA齐名的车企怎么了?

引言 :出走半世,归来已是面目全非——宝沃!

宝沃充满 历史 传奇色彩的一生,在1919年被正式拉开序幕。辉煌时期,年销破百万,将同时期的奔驰甩在身后、6.32亿马克的销售额以及10.4万的产量加冕“德国第三车企”、出口量曾占据德国出口总额63.5%。彼时的宝沃的确无愧“德国四大 汽车 豪华品牌”其中之一的称号。

可后来由于战乱、经营不善、车型竞争力每况越下加之支撑企业继续“活下去”的大笔订单“神秘”取消,负面因素互相叠加,不堪重负的宝沃被银行勒令破产,宝沃的前半生在1961年画上了句号。

直至2014年,沉淀了50年之久的宝沃被北汽福田“激活”。主打商用车领域的北汽福田在2014年以500万欧元的“情怀价”从宝沃创始人的孙子手中将宝沃品牌收入囊中,属于宝沃的后半生正式开始!

福田出手“复活”宝沃,一方面可让经典重见天日,另一方面宝沃的强势加盟将会是福田“商转乘”的皇牌。从一开始鼓吹德国四大 汽车 豪华品牌的身份,再到依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的整车与发动机智能工厂并联合顶级供应商资源,营造出超越当时国产车的做工质感与驾控品质。情怀与实力双管齐下,作为开路先锋的BX7,上市初期便取得月销近6000辆的好成绩。

但谎言说一万遍还是谎言,不会因为次数的增加而成真。断档50年,如今的宝沃无论是技术或是人员都与半世纪前的宝沃再无瓜葛,与其说如今的宝沃是“复活”的德国豪华品牌,倒不如说是福田为其披上合资外衣的“自主品牌”。如果宝沃BX7是一款德国SUV,那么孔子真的有可能是韩国人了!“谎言”被识破,销量自然就顶不住了!

此外所谓的“终身免费保修”福利,实则限制多多,颇高的门槛加之稀少的4S店数量让福利犹如“空中楼阁”般难以触及以及频发的质量问题,迫使宝沃加速进入“衰退期”!

进入2017年,BX7的销量持续下跌,到18年更是下跌了80%。作为“救火队员”的BX5,进场后也未能止住品牌下滑的颓势。后续销量的急转直下,是消费者识破宝沃“”后市场给予的回应。销量惨淡企业的财报自然不会“好看”。据资料显示,宝沃在2016年净利润亏损了4.84亿、2017年亏损了9.85亿、2018年亏损了25.45亿,三年总亏损高达40.14亿元。而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宝沃总资产为123亿,负债为77亿!

面对宝沃的连年亏损,福田似乎也有点招架不住了。2018年福田 汽车 亏损高达21亿元,亏损的矛头直指宝沃。哪怕母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疯狂吸金也填不满宝沃这个“无底洞”。曾经被福田视为“希望产品”的宝沃,如今却变成“赔钱货”,福田迫切地想要将这块“烫手山芋”尽快脱手。而在2018年10月8日,福田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预挂牌转让北京宝沃 汽车 有限公司67%股权的议案》的公告,10天后,福田再次发布公告称宝沃67%的股权将对外出售!

而就在即将卖盘的前夕,宝沃终于“迷途知返”,不再固执地向外界传递德国豪华的概念,懂得正视自己拥有中国血统的事实。而新任的总裁杨嵩先生在历时3个小时的超级工程院发布会上,给了“复活”宝沃一个最为准确的定位,“中国资本控股的德国品牌”就如同印度资本控股的英国品牌(路虎)一样。

具备德系造车水准的宝沃终于认清自己,此举一来希望能挽回消费者的信心,重中之重是为接下来的卖盘“讨”个好价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同年12月28日,神州优车联合长盛兴业(厦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近40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宝沃 汽车 67%股份的收购,那么神州优车会成为福田的“接盘侠”吗?

甩掉宝沃这个“包袱”福田可谓笑开了花。虽然从前期购入到后期发展,福田对宝沃的投入岂止40亿元。但能收回近40亿元,总好过血本无归。止损离场的福田可以专心发展商用车事业,加速北汽一体化进程,扩大市场份额。

神州优车因此成了“冤大头”?非也非也,神州优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纵观神州优车的企业布局,旗下的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车闪贷、神州买买车的业务涵盖了租车、网约车、买车、修车、维修等多个方面,但唯独缺失了整车制造业此关键一环。据了解仅2017年神州优车就花费45亿元用于采购新车,拿下宝沃可让企业实现自给自足的完美业务闭环。此外宝沃还具备燃油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双重资质生产牌照,技术、人才都可以花钱买来,但是造车资质不是说有就有!

购入宝沃,神州优车第一步就是彻底改革传统的经销商购车模式,引入时下“新零售”模式。制定“千城万店"的渠道下沉计划,通过构建“旗舰店+专营店+销售点”的销售网将原有的4S店更换成多样化的零售网点,采取零库存管理,由全国35个库存中心直接发货,避免4S再现压货现象,再结合自身渠道优势推出1成首付、3天免费深度试驾、90天无理由退车等服务模式,力图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而神州优车做出的颠覆式行径、快速扩张势力版图以及给予消费者便利,无限亲近消费者的举措,是否有几分当初曾颠覆咖啡业的新贵瑞幸的影子?巧合的是,主导宝沃收购的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同时也是瑞幸咖啡的其中一位投资人。很显然陆总是想把过往在瑞幸身上取得的成功经验,直接投射在宝沃身上,当下的宝沃 汽车 无疑就是 汽车 界的“瑞幸”。

但恐怕陆总此次未能如愿了,首先 汽车 和咖啡背后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运行规律,一辆车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而一杯咖啡用到的材料一般不会超过10种。车的成本更是千倍甚至万倍于咖啡,造车的学问比冲咖啡大多了。收购宝沃的确可以解决神州优车的刚需,但造车涉及研发、生产等环节要攻克的难题,其艰难程度以及所需要的成本投入,远远大于咖啡。

更为关键的是,诚然陆总给宝沃开出的“瑞幸式卖车”妙方,的确弥补了传统4S店成本高、效能低、距离客户远的缺点,零库存的管理也释放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让 汽车 消费中人、货、场的效率达到最优。

但所谓的“新零售”实则就是在革原有经销商的命。首先随着“千城万店”的计划进一步推行,新零售网点的增多导致原有经销商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承诺的只需50平米就可以开店的政策完全无视原有经销商,初期建店时所投入的成百上千万成本。凡此种种,经销商的既有利益遭受损害是必然的,经销商与厂家之间的关系已经去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当利益受损,甚至连饭碗都可能不保的时候,过往的亲密无间早已抛之脑后,一众经销商被迫走上了维护权益的道路,多名经销商代表前往北京福田总部聚集声讨,并联名发函要求"退网赔偿"!

个人的愚见,陆总对瑞幸和宝沃施以的颠覆之术,醉翁之意并不在如何找到好的咖啡豆和最好的冲调比例,怎样才能更快掌握 汽车 研发与制造的奥义,了解 汽车 行业的底层逻辑从而造更好的 汽车 。其目的是如何将新兴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卖出去,比如早前举办的网络直播卖车、找明星来造势、联合瑞幸咖啡推出“喝咖啡赢宝沃”活动,通过此类得体且吸引眼球的“包装促销”手段让车能够更快地卖出去。

从销量上看,神州优车的进驻的确起到了正面的作用。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宝沃销量达到2.53万辆,同比增长104.2%,在5月更是环比激增了615%!销量回暖值得鼓励,但其背后的含金量却遭受众人的质疑。

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母公司每年巨大的采购需求,销量的上涨实则是神州优车集中采购所致,也许大部分车辆并没有交付给终端用户,而是“转移”至旗下的神州买买车、神州租车或是神州专车。如果这种“左手交右手”的“套路”属实,那么宝沃的销量上涨实乃“泡沫”!

相似的剧情还曾在观致身上上演过,正如当年宝能收购观致后,大量采购观致 汽车 作为共享 汽车 。一顿猛操作后观致的销量应声暴涨,但“套路”终难长久,没有成功引发消费者从众心理的观致最后还是被“打回原形”。不知此番大起大落的局面会否在宝沃身上重现?

由停产到被福田复活再到易主神州,从最初预想的大卖到理想幻灭再到重燃希望,到如今前路一片迷茫,宝沃在中国的经历可谓丰富!

坦白讲,我不否认宝沃曾经的辉煌过往,品牌的 历史 底蕴是无法磨灭的,这也是为何时隔半个世纪,福田仍要将宝沃”复活”的主因。即便后来“委身”国产企业,在先进的工厂打造下的“新宝沃”其出色的行驶品质与做工质感,这是宝沃对于国产车的优势项,但过份吹嘘自己德系豪华品牌的身份,消费者非但不买账反倒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后期销量崩坏的主因。中国消费者不需要一个只懂得讲故事、卖情怀的伪豪华品牌,一个实实在在的国产品牌反而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心!

神州优车的出现延续了宝沃“生”的希望,但与此同时也要寄望于神州不要将宝沃视为自己的“代工厂”,舍本逐末大行新零售之道,追求一时的盈利而忽视了 汽车 产业最为核心的研发和主机厂的可持续发展。谋求向上的国内车市,需要更多高质的车企前来助力,实力不俗的宝沃绝对是国内车市向上之路中的强大助推器!

文章标签: # 品牌 # 汽车 # 宝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