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对比 车型对比

北京开云汽车有限公司氢能,北京云开置业有限公司

tamoadmin 2024-06-06 人已围观

简介1.氢能汽车的发展?2.氢燃料电池车,这次能否借上双碳目标的东风? | 汽车产经3.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4.A股:氢能源风口已来!绩优低估值的氢能概念名单全梳理5.北京汽车上市公司有哪些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8月27日,法定代表人:刘磊,注册资本:5,000.0元,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中铝科学院6号楼701室。公司经营状况: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处

1.氢能汽车的发展?

2.氢燃料电池车,这次能否借上双碳目标的东风? | 汽车产经

3.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4.A股:氢能源风口已来!绩优低估值的氢能概念名单全梳理

5.北京汽车上市公司有哪些

北京开云汽车有限公司氢能,北京云开置业有限公司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8月27日,法定代表人:刘磊,注册资本:5,000.0元,地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南区中铝科学院6号楼701室。

公司经营状况: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目前在招岗位3个,招投标项目1项。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氢能汽车的发展?

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正加速改变着世界能源格局。

“全球能源转型、汽车转型共同聚焦于低碳化、绿色化,氢能是实现这两大领域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15日在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表示,“当前全球主要汽车公司基本上都制定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氢能作为更重要的未来替代性能源,制定氢能源、氢产业、氢经济、氢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我们离氢的全面应用越来越近。”

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随着氢能的安全使用问题及燃料电池的技术和成本瓶颈已逐步取得突破,氢能产业发展开始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并开展商业化探索。此次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我国应对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历史机遇。

氢能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在政府的系列产业政策支持下,我国氢能产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9年3月,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

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氢能被列入能源范畴。

6月,氢能先后被写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目标利用4年时间,打造国内氢能产业链,让整个产业链趋于完整,将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以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完善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能源补给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由此可见,政策正在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加速发展带来强力支撑。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银广预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拐点将出现在2025年,2025-2035年将成为国内氢能产业的高速发展期,2035年之后将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

今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看来,发展氢能要置于实现2030年前CO2排量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大目标之中,响应《巴黎协定》我国政府的承诺目标。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能源的供应侧中可再生能源不能低于80%,能源的需求侧电动化率不低于80%,才有可能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表示,2025年,可再生能源生产成本将全面低于化石能源,具有经济性。生产侧的经济性和需求侧的经济性也决定了氢能源汽车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也就是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刻。”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朱德权

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在发布《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时预判,从长期愿景来看,到2050年,预计氢能会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达10%,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3000万辆,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进入氢能社会。

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

“绿氢”方向,合理布局

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是源头。李毅中在会上提出,“灰氢不可取、蓝氢方可用、废氢可回收、绿氢是方向”,落实氢源首先要有一个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和标准,明确方向,防止盲目。

氢能受到了全球主要国家的重视,多数发达国家都发布了氢能愿景和发展规划。我国相关省市、企业和机构也积极行动,纷纷出台发展氢能的方案,提出的远景各有特色。但是,“对氢源研究还不够,难以形成全国性的整体概念”,李毅中呼吁需要调研编制规划指导,抓试点示范,不要一下子铺开。”?他透露,五部委已经在制定这项规划。

他建议,相关部门组织、调研,根据氢气的不同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从能源总体规划的视角提出阶段性布局和工艺路线的指导意见,并制定标准规范。此外,还应抓紧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的产业化研发。这是灰氢变成蓝氢、由不可取变成可取的关键,这个难题没有解决之前,不宜新建化石能源制氢工厂。?

发展“绿氢”,降成本是关键。刘小诗指出,氢能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媒介,我国现在传统能源结构亟待调整。长期来看,要走零碳、低碳的绿氢路线,经济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降低电费,也就是用电成本。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电费降到3毛钱每千瓦时,电解水的制氢成本能够降到每公斤20元以下。这样电解水之情的经济性有望提升。储运环节也存在较大降本空间,国内的液氢的生产及运输实现民用化后,储运成本将大幅下降。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进一步下降,制氢、规模化液氢储运等技术成熟,氢气到站价格会大幅度下降。我国再生能源氢气比较丰富,将来“绿氢”具备成本优势。

构建自主产业链

我国的能源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为实现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安全,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利用风能、太阳能和水力发电,选择氢做能源载体,电解水制氢,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天花板,为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保驾护航。

中国工程院士衣宝廉建议,发展沿海地区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用输氢管线将所制氢气运输到加氢站供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用,同时建氢液化工厂,将液化氢作为能源商品应用,氢供应能力的发展会促进燃料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车的快速增长。

对燃料电池,首先要建立关键材料与部件的自主产业链,国内优秀的研究结果很多,但很少进行放大工艺研究,制出的样片也很少在电堆中使用和装车运行,因此要建立产品开发联盟,电催化剂、电堆关键零部件等由研发单位一起进行开发、考核及批量生产,只有通过装车运行的材料,才是可信的,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代替进口。另外,在联合攻关时,指标要以国际最先进的产品为目标。

电堆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其组装工艺是决定电堆一致性的关键,衣宝廉建议,要创新性的改进电堆组装工艺,大幅度提高电堆中单电池电压的一致性,制定关键材料与部件的国家标准,成立第三方的中立的检测机构,对关键材料与部件、电堆、电池系统和整车进行检测、验证,确保结果的可信性与可靠性。

“氢能产业正处于大规模爆发前夜,十四五时期成为产业链构建关键时期。”张银广表示,“我们和国外的差距在于技术和装备的成熟度,下一步,应通过示范城市群,构建商业模式,让自主技术和装备快速成熟起来。”

优化政策环境

我国氢能产业虽然热度很高,但仍存在很多发展瓶颈,张银广呼吁国家在政策层面去破除制约,增加政策引导。

“氢气管理还是按照化工危险品来管理,同时相关审批没有固定的机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张银广建议“从环保角度、解除能源安全角度政府能给产业长期的引导政策,而不是示范期和示范城市来推广,但是政府推动的应用规模终归是有限的,氢能产业应当探索出商业化模式,从而快速发展。”

张银广判断,2020-2025年是氢能产业进步期,国内氢能发展相关技术、产品逐步成熟,产业链趋于完整,氢能应用场景以重型运输车和物流车为主,主要方向为氢能交通。在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上,希望国家能全面规划供给网络,而不是分散式由企业来牵头建设。“大西北廉价氢能如何运输,希望国家出台战略规划。与此同时,通过社会化资本,从较长的生命周期来考虑,构建大的应用场景,让产业具备商业化能力,是我们正在探索的路径。”当生产成本、购买成本下降到一定程度,多个氢能应用场景的市场空间将会梯次打开。?

刘小诗在百人会《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也对产业政策提出了建言:一是针对氢能标准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建立健全氢安全基础研究体系,二是针对各地发展氢能经济的规划同质化现象,鼓励基础好的地区加速建立示范运营区,鼓励模式创新,探索多能互补模式,因地制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三是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给予政策激励。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和落实电解水制氢的电价优惠措施等。四是把握电动汽车与氢燃料电池车错位互补原则,进行有效资源配置,防止顾此失彼。

从氢的产、储、运、加、用等全产业链出发,依托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平台等多主体,逐步打造“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运营模式成熟、创新成果丰富、资金保障充足、示范效果明显、生态效应显著”的氢能产业商业生态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氢燃料电池车,这次能否借上双碳目标的东风? | 汽车产经

氢能汽车的发展

燃料电池是氢能的一个部分,但它是先导部分,是引领部分,或者说核心部分。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这两年有重大突破,以前总是觉得燃料电池发展太慢,跟动力电池没法比, 现在燃料电池也到了一个技术突破的节点。

现在, 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大规模商业示范阶段。这次北京冬奥示范大概有1000多辆燃料电池车,30多个加氢站。现在张家口已经投入了600多辆氢燃料电池客车。北京冬奥会的示范 是全球最大的一次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财政部等5部委开展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程已经启动,几个示范城市群已开始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体的多元场景商业化示范。

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的规划是 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发展到5万到10万辆;2030-2035年间保有量增加到80万到100万辆,这是以商用车为主体。至于燃料电池轿车, 要想与纯电动轿车竞争是不太可能的。现在纯电动轿车市场已经爆发,中长期看也不太可能改变为氢燃料电池轿车。但是局部市场是有的,比如,现在有性能很好的燃料电池轿车, 今后5年卖出1万辆是可能的。

总的来看,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关键的决定期是未来五年,2025年就可以做出很明确的判断,现在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整个商用车电动化今后五年也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 到2025年对商用车电动化长期路线图就会相当明确。现在观察纯电动汽车普及的地图可以发现,纯电动汽车市场 大都在中国南部、中部及东部。 而其它地方相当少,那就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潜在发展空间。要努力利用这 五年的窗口期把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搞起来。

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撰文 | 黄持

编辑 | 黄持

出品|汽车产经

2006年,3辆奔驰Citaro氢燃料电池巴士驶上了北京街头,那时,即便电动车都是距离普通人生活十分遥远的存在。而每台车单价180万美元,只排放水的氢燃料电池巴士,更像是来自下个世纪的产物。

15年后,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单月销量份额已奔向20%,但氢燃料电池车与市场的距离,似乎依然隔了一个世纪,更多时候只是被拿出来“炮轰”一下。

围绕氢能源利用的讨论与探索由来已久,但在很长时间里,都距离落地差了那么一步。

直至最近,国务院印发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称《方案》),具体提及要扩大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推广氢燃料重型货运车辆、推进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技术研发并健全法律法规。

而在进博会展台上,现代与丰田也都将氢能源放到了与纯电动并重的位置,并且都提到了《方案》的印发。在现代汽车集团(中国)事业副总裁李宏鹏看来,《方案》为汽车行业提出了明确的路线要求,也让以前被认为是遥遥无期的双碳目标,变得明确。

在这个明确的目标要求之下,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开始变得有路可寻、有利可图。

碳中和目标下,直面现实

燃料电池概念的诞生,几乎与电力时代同时,而第一台现代燃料电池汽车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被制造出来。

几乎所有跨国车企,也都曾经或者仍在研发氢燃料电池系统,但相比纯电动汽车的变革与突破,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进展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即便人们谈起电动车的缺点时仍滔滔不绝,但至少已有可行的商业模式被打通。

尽管氢燃料电池车的落地困难重重,但也改变不了一些企业对它的真爱。

因为随着全球各国碳中和目标时间表的愈发明确,在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过程里,就愈发离不开氢能。

尤其相比欧洲国家,亚洲国家因为能源结构的差异,面临碳中和压力更大。因为即便将所有汽车都换成纯电动车,也无法减少大量火力发电所带来的碳排放。

以中国为例,即便风能、太阳能光伏这些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很快,但一方面相比火电占比仍然很小,另一方面其不够稳定的特性,也很难大规模接入电网。而如果依靠电池储能解决峰谷问题,那所需的电池数量将是天文数字,锂、钴等资源储量也无法满足。

当然,技术的发展与中国强大的执行力或许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一方面这需要时间,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未知的因素。

国际知名能源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曾撰文写到:“太阳能、风能等需要大力发展,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无法取代化石能源发电。”

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和明确的目标下,氢能的利用就是一种可控且现实的碳中和路线。

回归到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能普及,最大的阻碍并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缺少推动其普及的大环境。

现代Nexo在韩国已有成熟的应用经验

现代汽车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在韩国已有正式应用,从政府补贴到用户的购买成本,再到使用费用和便利性都有着丰富和成熟的经验,李宏鹏表示:“Nexo是一个完全在技术、商业化上不存在问题的车。”

在李宏鹏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实现商业化,需要氢能基础设施的普及、政策法规的配套落地、行业标准、以及政府补贴等,这些都要和技术进步而同步推进。

而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未来的价值也不仅局限于汽车本身,就如现代汽车“氢能愿景2040”中所写,目标是希望“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都能应用到氢能。

对此,李宏鹏解释到:“氢能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我们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可以将氢转化为电能,从而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种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供电,都可能与氢能关联。”

寻找务实的落地线路图

理想很美好,现实也很骨感。

在碳中和这个大背景下,汽车企业可以改变的东西其实很少,而做企业也不是做慈善,为何要投身这个既耗钱,又看不到尽头的领域?

因此,推动氢能应用的落地,更需要一个务实、可行的路线图。

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承灿在谈及现代Nexo在韩国示范应用的经验时说:“氢燃料电池车的示范运营,没有政府支援、补贴以及基础建设,是很难的。在韩国政府有专门负责这个领域的部门,不仅仅是汽车,在氢燃料电池系统发电等其他领域也基本有了政策、法规。”

而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董长征也为我们举了一个小例子,不久前由大连港进口的服务北京冬奥会的140台Mirai,车用氢瓶就需要由特种设备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验。相比燃油车和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涉及了更多监管部门。

丰田提供Mirai服务北京冬奥会赛事

对于车企而言,这些问题与挑战是过往未曾经历的,但《方案》的印发,或许代表了一种信号的变化。

某种程度上,氢燃料电池车也正经历着和电动车一样的发展历程,基础配套设施还没有达到可以完全市场化、商业化运营的条件。而在李宏鹏看来,未来普及的关键,就在于加氢站的分布数量。

为推动氢燃料电池车发展,中国建立了为期5年的示范城市群的试点,涵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通过大城市群的设定,打破城市间的行政区域壁垒,同时通过跨城际交通来验证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问题。

国家补贴政策、加氢站建设等能否满足氢能源汽车的应用,都将会在示范区得到验证,而在5年之后,示范城市群的效果也将为未来氢能战略评判提供依据。

同时,在这个过程里,开放合作也是一个关键的态度。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普及、政策法规的落地、行业标准的建立,这些都需要社会各界与汽车产业共同推进。另一方面,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有助于共同推进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应用。

董长征坦言,丰田在推广氢燃料电池车时,就总结了混合动力在中国推广的教训,他说:“丰田社长认为我们在十多年前,如果能够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混合动力技术,也许现在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如今的丰田,在中国落地氢燃料电池车时,就选择了与行业内几乎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一年多前成立的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就是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亿华通共同合作的成果。

这家公司成立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基于第2代Mirai系统开发的商用车用100kW系统——TL Power 100,这套系统由丰田在华另一家合资公司华丰燃料电池公司负责生产和销售,目前已经获得了200台以上的意向订单。

现代汽车HTWO广州效果图

而现代汽车也选择了同样的开放合作道路,并且加速在中国的技术落地。

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广州建立了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与销售基地“HTWO广州”,已于今年3月正式动工,初期规划了65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产能。吴承灿表示:“我们内部与一些中国本土优秀企业、技术学会、产学研合作机构都进行了频繁的沟通与交流。”

写在最后

有人问到李宏鹏,氢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是否会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他坦言,这个问题最难回答,因为决定这个比例的因素太多,其中任何一环缺失都可能造成普及速度滞后,甚至停滞。

不过李宏鹏也给出了对未来的信心,他说:“我们相信,国家有‘双碳’目标,所以大家要有信心,本届进博会实际上就已经呈现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有很多地方政府来到展台,他们对氢的产业化和应用非常关注,邀请企业到当地去合作,所以一旦有了政策支持,我们企业会快速地推进。”

在这条前进的路上,丰田首先选择了押宝商用车市场,这契合了当下的国家补贴政策。而对于商乘并举的现代来说,希望通过乘用车市场的普及,拉动氢燃料电池车的规模化效应,也不无道理。

但无论如何,他们在氢能路线的坚持,或许快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

A股:氢能源风口已来!绩优低估值的氢能概念名单全梳理

企知道数据显示,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08-27,注册资本5578.9473万人民币,参保人数20人,是一家以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曾先后获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资质和荣誉。

在知识产权方面,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拥有注册商标数量达到24个,专利信息达到29项。此外,北京海望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还对外投资了3家企业,直接控制企业1家。

北京汽车上市公司有哪些

氢气加氧气一燃烧就变成了水,燃烧的过程是可以释放能量的,跟石油的燃烧差不多,可以用来驱动 汽车 发动机,使用后的产物仍为水,整个过程无其他中间 产物,无浪费,零污染。

作为新能源产业的一个细分领域,氢能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氢能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占全球GDP约52%的27个国家中,16个已经制定全面的国家氢能战略,还有11个国家正在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发布的《氢能源未来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显示,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达到1000万辆至1500万辆,到2050年,氢能源需求量将是目前的10倍。

山东、浙江、福建等省关于氢能产业园、加氢站建设规划陆续出台。国家能源集团、中石化、中石油等二十余家大型央企纷纷跨界发展氢能产业。

据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目前有超百家公司布局了氢能源产业!

从中报预告业绩来看,有24只氢能源概念股中报净利润同比增超100%,其中中报预告净利润增超10倍的有4股,分别是江苏索普、华昌化工、英力特、美锦能源。

梳理绩优低估值的氢能源概念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低于50倍,并且中报净利润增超100%的公司有13家。

江苏索普:最新滚动市盈率31.39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307.67%;

公司生产氢燃料电池的主要材料水合肼,肼是一种比硼氢化钠含氢量更高的化学氢化物,加入肼既能提高硼氢化钠的稳定性,又能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的肼将使产氢更加方便、能量密度更高,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

华昌化工:最新滚动市盈率20.41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078.20%;

公司在作为制氢生产企业的基础上,在氢资源能源利用领域进行了 探索 与布局;自主开发60kw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通过国家强检,19年,与苏州金龙、港城汽运合作的5辆用于示范运行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交付示范运行;

相关氢燃料电池发电模块、测试设备相关技术已进入中试阶段,正在进行小批量验证及示范应用生产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英力特:最新滚动市盈率24.10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24.97%;

公司此前在互动平台回复:公司水电解制氢项目主体已完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进行验收并投入运行。

美锦能源:最新滚动市盈率33.55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617.52%;

在京津冀地区,公司主要围绕氢气的制、储、运、加全产业链为主线展开布局。

如公司参股的北京环宇京辉京城气体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氢气生产厂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备合格资质氢能生产厂家,唯一一家集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并具备完整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

旗下控股子公司飞驰 汽车 是全国最具规模的氢燃料电池 汽车 生产基地,具备新能源客车5000台/年产能。

兴发集团:最新滚动市盈率18.02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692%;

兴发集团的中科墨磷 科技 公司研发的黑磷催化剂,可以用作光照水制氢气,是目前全球最节能、零碳排放的绿色制氢方法。已经申请了三个专利。

诚志股份:最新滚动市盈率16.35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453.92%;

公司与AP合资设立的诚志空气产品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持股60%)已完成设立,氢能源项目在苏州常熟和张家港等地已经启动建设;

公司目前氢气产能约5万吨/年,产出的氢气纯度为99.99%,经过提纯后,纯度可达到99.9999%,可以满足氢能源 汽车 及相关电子产品的电子级使用需求。

三维化学:最新滚动市盈率8.97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13.31%;

公司在碳四资源综合利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高压加氢等工程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卫星石化:最新滚动市盈率21.57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92.11%;

公司设立浙江卫星氢能 科技 有限公司,更好地发挥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的清洁工艺优势,将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开展氢能源业务拓展、参与氢能利用技术开发、寻求加氢站建设

齐翔腾达:最新滚动市盈率16.86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200%;

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专注于石油和化工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耐硫变换催化剂、制氢催化剂、硫磺回收催化剂和加氢催化剂四大类;

广泛应用于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领域的耐硫变换、制氢、硫磺回收、加氢精制等工业装置。

新奥股份:最新滚动市盈率19.68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70%;

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能能源 20 万吨/年稳定轻烃项目LNG 装置打通催化气化、加氢气化两项核心煤气化技术工艺流程,并于2018年投料试车并产出合格产品。

河钢股份:最新滚动市盈率14.04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2.05%;

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将氢能利用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介入制氢、储运、加氢等氢能利用领域,致力于成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钢研、东北大学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联合组建“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共同推进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氢能应用研究和 科技 成果转化平台;

骆驼股份:最新滚动市盈率16.43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0.85%;

在武汉研发中心建立的燃料电池开发部,2017年与武汉理工大学签订了15KW增程式系统联合开发协议,同时利用美国研发中心的优势发展核心零配件,积极布局燃料电池上游产业;

公司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已获授权专利多项,涵盖动力电池材料、电芯、PACK、燃料电池结构、部件及电机电控等;

中材 科技 :最新滚动市盈率19.65倍,中报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100%;

公司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燃料电池氢气瓶,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

开发取证燃料电池车用及无人机用35MPa氢气瓶20余种规格;成功掌握70MPa铝内胆碳纤维复合氢气瓶关键技术;公司已启动投资氢气瓶生产线技改项目及站用储氢容器生产线项目;

注意:上述公司根据业绩报表等公开资料整理归纳,仅作为分享以及交流学习,不作为买卖依据;

(上述部分公司近期股价已有较大涨幅,切勿追高,切勿追高,切勿追高!)

北京汽车上市公司有阿尔特、北巴传媒、亿华通、福田汽车、北汽蓝谷。

1、阿尔特

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现已发展成为领先的、全方位汽车设计开发与工程服务公司。服务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传统整车/发动机及动力系统设计开发等。

2、北巴传媒

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18日,于2001年1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1年2月16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3、亿华通

北京亿华通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14日,法定代表人为张国强,企业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中关村东升科技园。

4、福田汽车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福田汽车),是一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5、北汽蓝谷

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0月6日,法定代表人为刘宇。经营范围:研发、设计、销售汽车、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电器设备、零部件加工设备。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阿尔特百度百科-北巴传媒

文章标签: # 氢能 # 燃料电池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