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苹果汽车工厂-苹果汽车制造商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产业周报 | 苹果拟在美国设厂造车;FF 91预量产车下线…2.苹果自动驾驶芯片迎进展:与韩国工厂共同开发模组 功能向特斯拉看齐3.苹果汽车或在今年年底前改组,为何苹果汽车历经多年而未上市?4.苹果造车这半年:走了三位高管挖了一票大神,秘密筹建供应链5.苹果造车成真,传统车企会沦为代工厂?6.科技公司入场, “汽车代工”也被重新定义?| 汽车产经汽车产业周报 | 苹果拟在美国设厂造车;FF

1.汽车产业周报 | 苹果拟在美国设厂造车;FF 91预量产车下线…

2.苹果自动驾驶芯片迎进展:与韩国工厂共同开发模组 功能向特斯拉看齐

3.苹果汽车或在今年年底前改组,为何苹果汽车历经多年而未上市?

4.苹果造车这半年:走了三位高管挖了一票大神,秘密筹建供应链

5.苹果造车成真,传统车企会沦为代工厂?

6.科技公司入场, “汽车代工”也被重新定义?| 汽车产经

汽车产业周报 | 苹果拟在美国设厂造车;FF 91预量产车下线…

苹果汽车工厂-苹果汽车制造商

01?|?“缺芯”令大众承压

近日有报道称,大众汽车因为芯片短缺,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据了解,此次芯片短缺,将导致车身稳定系统和车载电脑两大模块无法生产。随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回应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很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大众中国方面表示,疫情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一些特定汽车电子元件的芯片供应。而中国市场的全面复苏也进一步推动了需求增长,使得情况更加严峻,导致一些汽车生产面临中断的风险。有业内人士指出,从12月开始,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对所有的车企会陆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02?|?比亚迪:芯片短缺在行业确有存在,但公司可充分自给

对于芯片短缺导致部分车企停摆的传言,比亚迪方面表示,公司在新能源电池、芯片等方面有一整套产业链,不仅可以充分自给,还有余量外供。公司还表示,目前一些公开报道里提到的半导体相关产品在汽车行业短缺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比亚迪半导体现在也在积极推进市场化,此前已完成A轮和A+轮战投。

03?|?法拉第未来?FF?91预量产车下线

12月9日,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在社交平台上宣布FF?91?预量产车已下线,接下来将会开启路试进程。根据此前报道,FF?91将配备11块屏幕,动力方面搭载一台马力高达1050匹的驱动电机,峰值扭矩超过1800Nm,2.39便可完成百公里加速。该车配备容量为130kWh的电池组,NEDC续航超过700km。

04?|?恒大汽车发布恒驰1试跑

12月8日,恒大汽车发布了一则恒驰1试跑。中的恒驰1与此前发布会上展示的车型基本保持一致,用金色车漆,引擎盖和车顶则用黑色涂装。

05?|?小鹏汽车增发募资21.6亿美元,创中概股最大规模首次增发

12月9日,小鹏汽车宣布增发4800万份股票,拟募资21.6亿美元,成为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据小鹏公告显示,所募资金分别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战略投资和公司运营上。

06?|?特斯拉完成50亿美元股票增发

特斯拉周二宣布发行新股筹集50亿美元资金。周四美股盘后,特斯拉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已于周三完成了50亿美元新股的发售。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50亿美元增发,显示了该公司股票的受热捧程度。

07?|?蔚来汽车再增发6000万ADS

继理想、小鹏、特斯拉宣布增发之后,蔚来也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美东时间12月10日,蔚来宣布公开发行600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票),每ADS代表一股A类普通股。本次增发的最终价格还未确定,若以周四收盘价45.5美元计算,在不行使超额配售权的情况下,蔚来本次融资额达27.3亿美元。

08?|?江淮汽车卖车亏9亿卖地赚8亿?

今年前三季度,江淮汽车扣非后的净利润为-9.10亿元,相比去年同期-0.84亿元,亏损额扩大达10倍之多。眼看主业扭亏无望,赶在年末前,江淮汽车开始筹划卖地。11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为盘活闲置资产,拟转让乘用车二工厂总装车间、涂装车间相关厂房及设备等。根据评估,上述拟转让资产账面净值4.87亿元,评估价值7.16亿元,增值达2.29亿元,增值率47.13%。近期,江淮汽车再次披露土地收储公告,拟向肥西县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收储完成后,公司将获得8.8亿元现金,预计实现净收益有望高达6.4亿元。

09?|?中汽协预测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2500万辆,好于预期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在2021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表示,今年国内汽车市场销量预计为2500万辆,增幅有望收窄至-2%,好于预期。

10?|?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长城2025年的全球目标是200万辆

12月10日,2020财富MPW女性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再启航:绘制新航线”。在峰会访谈环节,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针对行业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王凤英表示,30年来,每天都很难,因为每天都要做决策。但有几次重大的选择,属于企业战略层面的。第一次重大的选择就是做SUV,长城也是第一家在中国做SUV的公司。谈到未来的目标,王凤英表示,长城2025年的全球目标是200万辆。

11?|?一汽-大众全新1.5T引擎项目正式启动?2023年投产

12月10日,一汽大众官方表示,最新一代EA211?1.5T?EVO2发动机项目正式在一汽-大众长春基地启动。据悉,这款EA211?1.5T?EVO2发动机将于2023年正式投产,其搭载了多项先进技术,其中包括:可变截面涡轮技术(VTG)、米勒循环、APS涂层等先进技术。

12?|?特斯拉回应磷酸铁锂版Model?3电量无法充满问题

随着国产磷酸铁锂电池的?Model?3?上市,有车主反映,在北方冬季车辆续航里程严重缩水。此前曾有媒体报道,一位北京的Model?3?车主称,买?Model?3?两周,充满电之后,车辆行车电脑显示的续航里程为?420?公里,但实际只跑了?241?公里,电池还剩余?5%?的电量。对此特斯拉回应称,车辆电池未充满至?100%?就停止充电主要是因为磷酸铁锂电池化学特性导致的电量测量误差导致,由于估算出现偏差导致显示未充满,但实际电池电量已经充满。为了显示更接近真实值,特斯拉建议车主将车辆软件升级到?2020.44.15?或更高版本。

13?|?北汽新能源前11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78.18%

北汽蓝谷公告,子公司北汽新能源11月汽车销量1754辆,去年同期为7005辆;前11月累计销量为24877辆,同比下降78.18%。

14?|?四万多辆路虎被召回

日前,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此次召回涉及路虎发现、路虎揽胜极光轻度混合动力汽共计四万多辆汽车。

15?|?英菲尼迪召回部分Q70L混动车型?

日前,日产中国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监局备案了召回。自2020年12月21日起,召回2012年5月15日至2018年3月20日生产的部分进口英菲尼迪Q70L混合动力汽车,共计236辆。

16?|?苹果正在美国设立汽车组装厂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美国设立汽车组装厂,并开始与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展开初步合作洽谈,预计2024~2025年,"Apple?Car"就会正式亮相。同时,苹果目前正在与台积电合作,共同开发自动驾驶芯片。

17?|?丰田发布新一代Mirai氢燃料电池汽车

丰田推出了第二代Mirai燃料电池车(FCV),增加储氢罐的配备数量,一次加氢的续航里程最高可达850公里,比第一代车型提高30%。载客定员也增加1人,可供5人乘坐,补贴后的价格最低为57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5.71万元)。

18?|?现代汽车拟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

12月9日,《韩国经济日报》报道称,现代汽车拟9.21亿美元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在出资方面,现代汽车将会支付一半的收购价格,剩下的部分由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现代摩比斯公司支付。收购方案将在12月10日的董事会会议上最终确定。

19?|?韩国一特斯拉突然失控撞墙,造成一死两伤

据《联合早报》12月10日晚间消息,韩国警方星期四(10日)表示,周三晚间发生的一辆特斯拉电动汽车的致命撞车事故,发生地点在韩国首都首尔的一座公寓楼的停车场里,肇祸车辆为特斯拉Model?X。驾驶者向警方报告称,车辆突然失控,撞向一堵墙,造成车上一名乘客死亡,两人受伤。警方称,这辆Model?X在撞车后起火,用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将火扑灭。

20?|?大众ID.4?GTX正式曝光

日前,有海外媒体曝出一组大众全新纯电动SUV车型路试谍照。据悉,该车基于ID.4打造而来,虽然官方并未对该车进行命名,但有媒体称该车名为ID.4?GTX,该车将于明年春季亮相,并在亮相之后率先在欧洲市场上市。

21?|?现代集团推氢燃料电池品牌HTWO

12月10日,韩国现代集团表示,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氢燃料电池系统品牌,旨在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现代汽车集团表示,新品牌名为“HTWO”,代表了氢分子(H2),以及“氢”(hydrogen)和“人类”(humanity)。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苹果自动驾驶芯片迎进展:与韩国工厂共同开发模组 功能向特斯拉看齐

《科创板日报》(编辑 王古锋), 苹果在自动驾驶芯片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据韩媒The Elec报道,苹果正与一家韩国的半导体封装外包工厂合作,共同开发用于苹果 汽车 的芯片模组。据相关消息人士透露,该项目从去年便开始,将于2023年完成。

“难产”的苹果 汽车

从时间线上来看,过去苹果在智能 汽车 业务上并不顺利,前有历时数年而风雨飘摇的“泰坦”。

近年来,当苹果对 汽车 业务提上日程后,苹果在 汽车 芯片研发、寻求供应链整合上也多次碰壁。在2021年期间,苹果 汽车 部门流失了7位高管,这期间苹果与现代和起亚商谈数十亿美元的自动驾驶 汽车 代工项目也不了了之。

经历惨淡的2021年之后,2022年也被视为苹果其策划成败的关键之年。

不过,目前来看,苹果仍在加速推进智能 汽车 业务,在 汽车 芯片开发上,苹果全自动驾驶系统已达到一个关键性的里程碑,其中 汽车 芯片大部分核心工作都已完成,部分苹果工程师原先预计五到七年的研发预期也已缩短至2025年以前。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与外包公司合作中,该芯片模组类似于特斯拉,可以运行自动驾驶功能,负责AI计算的同时,通常会集成神经处理单元、CPU、GPU、内存以及相机接口等功能。本次合作的外包公司将由韩国办事处的Apple Korea所领导,相应子公司已经获得了物料清单(BOM)。

随着研发进程推进,苹果在自动驾驶芯片上或将加速收尾,苹果 汽车 也或许比人们预想的更快到来。

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多点开发

毫无疑问,当下自动驾驶芯片格局并非如消费电子芯片仅由个别龙头厂商占据,苹果在推进自动驾驶芯片进程下,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已经多点开发。

国泰君安证券指出,目前自动驾驶芯片主要玩家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能够提供高算力的开放性平台,主要是高通和英伟达,这一类玩家具有极为丰富的软件生态。

第二类主要是传统 汽车 半导体巨头,包括瑞萨、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第三类为自研人工智能的ASIC芯片,包括特斯拉、Mobileye以及国内的地平线、黑芝麻等。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整车厂更加倾向于开放生态的硬件供应商,如理想 汽车 的自动驾驶芯片供应商由Mobileye切换到了地平线,蔚来也由原先的Moblieye转向英伟达。

开源证券指出,在智能驾驶加速发展过程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快速增加,相关标的有中科创达、虹软 科技 、中国软件国际。

苹果汽车或在今年年底前改组,为何苹果汽车历经多年而未上市?

苹果汽车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有传言称苹果汽车团队将重新开始工作,并可能在今年年底前重组团队。苹果公司很可能在今年年底成立一个新的苹果汽车团队。苹果汽车的传闻可以追溯,苹果成立了一个名为Project Titan的团队,以及一家名为SixtyEight Research的空壳公司,该团队在位于加州的SG5工厂开始工作。泰坦团队经历了很多变化。

该项目负责人鲍勃?曼斯菲尔德当时表示,苹果不会直接与特斯拉竞争。但该项目后来遭遇了大规模撤回,据说冠状大流行是苹果推迟的一个因素。在郭广广发布最新推文之前,几乎没有关于苹果与起亚合作生产这款汽车的消息,苹果已经联系了日产和现代等其他汽车制造商。苹果汽车团队的高管纷纷离职,涉及自动驾驶和传感器等核心部门,整个团队有100多名工程师被Meta挖走。到目前为止,苹果的汽车应该已经到了无法运转的地步。

苹果想要制造汽车的时间早于它想要制造手机的时间。2005年,一名苹果员工透露,?苹果正在研发一款与特斯拉竞争的产品。?苹果汽车还没有成为现实,随着乔布斯的离开,它就取决于库克了。雷军曾多次前往美国拜访马斯克。雷军试驾该车后,对两个像大ipad一样的触摸屏印象深刻。?如果你从未开过特斯拉汽车,你就不会知道这款全智能汽车有多酷。?相信同样做手机的库克对新能源汽车也有同样的理解。在研发苹果汽车8年之后,苹果一直将其作为一个秘密,公众也不知道库克取得了多大的成就。

苹果造车这半年:走了三位高管挖了一票大神,秘密筹建供应链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James

编辑 | 晓寒

市值2.4万亿美元(约合15.55万亿元人民币)的苹果,造车到什么进展了?

经过半年时间,苹果造车的热度仍然不减,但分析指出车辆可能还要3 5年时间才能正式推出。期间,还是需要苹果的合作、团队、测试和专利多个层面分析苹果造车的进展。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苹果一个团队秘密到访韩国,并且和LG动力电池部门、SK Innovation都举行了会谈。结合此前的消息,苹果似乎希望在亚洲建立一条完整的电动 汽车 供应链,通过美国的设计研发,最后在代工工厂内组装成整车,这也和苹果消费电子领域的布局类似。

与此同时,2021年以来,苹果造车团队也经历了一些人事变动,其中包括核心团队13人中,共有3人离职。与此同时,苹果也通过高薪聘请、内部转岗的方式,充实 汽车 团队。

此外,苹果今年还获得了至少25项 汽车 相关的专利,涵盖3D物体检测、自动驾驶策略、手机车钥匙以及车辆安全等多个方面,苹果的智能电动 汽车 正加速变为现实。

近期多方消息显示,苹果正在与亚洲多家厂商谈判,希望建立一条完整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对于一辆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 汽车 来说,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最核心部件就是动力电池和造车平台。

根据韩国媒体《The Korea Times》报道,近期苹果的一个团队秘密到访韩国,就 汽车 供应链同LG、SK Innovation和韩华集团三家公司进行了高级别会谈。

其中一位直接参与会谈的行业高管表示:“苹果一直在于韩国的半导体和显示技术领域的公司进行商务谈判。除了智能手机业务之外,苹果也在为其电动 汽车 业务在韩国寻找合作伙伴。”

在访中,他还确认了苹果与LG、SK集团、韩华集团三家公司举行了会谈。他说道:“如果没有与韩国厂商的合作,苹果将无法完成其电动 汽车 。苹果已经与LG、SK集团和韩华集团进行了谈判,但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

《The Korea Times》还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苹果与SK集团旗下子公司SK Innovation以及LG Magna e-Powertrain(LG与麦格纳的合资公司)举行了高级别会议。但是,SK集团和LG都表示,很难确认是否真正举行了此次会议。

在此之前,苹果也和中国的一些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举行了会谈,其中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不过,苹果希望电芯供应商能够在美国建立工厂,这一消息在此前得到了一名白宫官员的证实。

然而,中国公司目前不愿意在美国建厂。韩国公司LG能源解决方案、SK Innovation都正在美国建立电芯工厂,三星SDI也表示正考虑在美国建厂。

韩媒分析称,苹果将更倾向于同这些在美国建厂的公司达成合作。

与此同时,在整车制造领域,业内一直认为富士康将为苹果代工生产 汽车 产品。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富士康一直以来都是苹果最大的代工工厂,如果富士康有 汽车 生产条件,苹果可能会考虑让其代工,其二富士康的造车也正在推进中。

就在上周,富士康发布了二季度财报并举行了财报后的电话会议。在电话会议上,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说道:“我们2023年开始在美国和泰国批量生产 汽车 。作为全球 汽车 战略的一部分,我们正在与欧洲一些地区谈判建厂。”

刘扬伟表示,富士康的泰国工厂主要向泰国和东南亚市场供货,年产能为15 20万辆。另外,富士康美国工厂目前正在选址,有三个州备选,其中包括威斯康星州。2023年底,富士康美国工厂将开始量产,帮助Fisker等车企造车。

富士康不仅要建设造车工厂,还拥有自己的造车平台MIH(Mobility In Harmony),并成立了MIH开放电动车联盟,欢迎车企、开发商、供应商加入,共同打造电动 汽车 。目前,MIH联盟已经拥有1851个成员,分别来自54国家和地区。仅在本月,就有34个新加入MIH的会员。

今年6月举行的2021中国 汽车 重庆论坛上,富士康MIH首席执行官郑显聪表示,富士康的MIH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100%、80%和50%三种合作模式。其中100%合作意为富士康生产“贴牌车”;80%合作意为富士康提供所有硬件(包括外观、底盘),软件部分由合作伙伴完成;50%合作意为富士康可以直接向客户出售平台技术。

富士康MIH拥有多种多样的合作模式,意味着合作伙伴能够有更多选择。富士康的造车大门为苹果敞开,相信苹果也会加速布局造车。

苹果加速在全球建立起 汽车 零部件供应链的同时,在公司内部也正加速 汽车 项目的研发。不过,近半年来,苹果虽有聘请 汽车 行业大牛,但也失去了几位得力老将。

苹果 汽车 管理团队(灰色为近期离职人员)

车东西此前曾报道的苹果 汽车 核心领导团队的13人,今年已有3人离职。同时,苹果也从 汽车 行业高薪聘请了两位大牛,同时也将其他产品部门高管调岗至 汽车 项目。

1、苹果多位高管加入造车项目

最近,有消息传出苹果技术副总裁Kevin Lynch加入了造车项目,此前,Lynch在苹果一直负责Apple Watch开发。2013年加入苹果之后,他曾主导开发了Apple Watch这一全新产品类别,同时还领导了苹果医疗保健战略。

苹果技术副总裁Kevin Lynch

加入苹果之前,Lynch曾经担任Adobe公司CTO。而在更早之前,Lynch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2005年被Adobe以34亿美元(约合220.2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

外媒《商业内幕》报道说,一位知情人士指出,Lynch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加入了造车团队。另一位知情人士还说,Lynch将继续参与Apple Watch的开发和 健康 领域的工作,并且他技术副总裁的头衔没有改变。

车东西注意到,今年6月初举行的苹果WWDC上,Kevin Lynch还以技术副总裁的头衔发布了苹果智能手表操作系统watchOS 8。

实际上,Kevin Lynch并非第一位调岗进入造车团队的苹果高管。去年,苹果机器学习和AI战略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就被任命为 汽车 项目主管,前主管Bob Mansfield正式退休。苹果Titan项目执行主管Doug Field直接向John Giannandrea汇报,John Giannandrea直接向苹果CEO库克汇报。

苹果高级副总裁John Giannandrea

而在今年年初,苹果官方宣布Dan Riccio不再担任硬件部门负责人,并以工程部门副总裁的身份专注于一个新的项目,直接向公司CEO Tim Cook汇报工作。苹果并没有明确这个新的项目究竟是什么,但有传言说,Dan Riccio加入的就是造车项目。

苹果工程部门副总裁Dan Riccio

2、百万欧元高薪聘请 汽车 行业大牛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苹果也聘请了至少两位 汽车 行业的技术大牛,其中一位是被誉为宝马i8之父的Ulrich Kranz,另一位是前保时捷底盘开发、卡宴产品线副总裁Manfred Harrer。

今年6月,报道称,苹果聘请了宝马前高管、电动 汽车 初创公司Canoo的首席执行官Ulrich Kranz加入造车团队。Kranz将向 汽车 项目执行主管Doug Field汇报。

前Canoo首席执行官Ulrich Kranz

说到Ulrich Kranz,此人曾在宝马工作了接近31年,其中从2007年 2016年的9年时间里担任宝马i产品线高级副总裁,期间宝马推出了宝马i3/i8两款电动 汽车 ,因此Kranz也被誉为宝马i3/i8之父。

而多年以来,苹果与宝马关系一直紧密。2014年苹果CEO Tim Cook曾在苹果总部外试乘了宝马i8,Tim Cook自己也是宝马5系车主。

苹果CEO Tim Cook试乘宝马i8

2016年之后,Kranz曾短暂担任造车新势力法拉第未来的CTO,之后便创立了自己的电动 汽车 初创公司Canoo。在Canoo工作期间,Kranz先后担任公司CTO与CEO,并于今年4月之后不再担任Canoo的CEO。

说到Canoo这家公司,实际上和苹果也有一定联系。今年1月,外媒The Verge曾报道,苹果于去年上半年同Canoo举行了会议,苹果提出了投资、收购等多种合作方案。这是因为,苹果对Canoo的滑板造车平台有很高的兴趣。

当时,Canoo选择准备接受苹果的一笔投资。不过,最终双方谈判破裂,苹果最终未能投资Canoo。去年年底,Canoo选择借壳在纳斯达克上市。

既然苹果投资、收购都没能成功,最终选择挖来这家初创公司的CEO。

今年2月,苹果还从保时捷挖来了卡宴产品线副总裁Manfred Harrer。外媒《商业内幕》德语版报道称,Harrer被认为是大众集团最优秀的工程师之一。

卡宴产品线副总裁Manfred Harrer

Harrer虽然是保时捷的副总裁,但是为人行事十分低调。从保时捷离职的时候没有任何官宣,也没有向媒体做任何说明。消息人士表示,Harrer去年年底向同事告别,但没有透露离职的原因。《商业内幕》分析称,这是因为Harrer与保时捷之间还有竞业协议,因此他本人没有透露任何信息。

外媒《商业内幕》在访一名大众集团的经理时,他表示美国的猎头非常厉害。他说道,Harrer是一名顶尖人才,为人处事非常冷静低调,但是他做的工作都是标杆性的。

有消息指出,Harrer在保时捷的年薪超过60万欧元(约合458万元人民币),但估计他在苹果的年薪将超过百万欧元。

3、13人核心团队已有三人离职

不过,苹果的造车核心团队中也有三人在今年离职。分别负责传感器研发的Benjamin Lyon、负责自动驾驶安全的Jaime Waydo以及工程管理团队的De Scott。

其中,Benjamin Lyon在离职前已经在苹果工作接近22年,从初代iPhone开始,他就负责传感器开发,并于2014年进入苹果造车SPG团队,也是造车团队的元老级人物。

苹果前传感器研发负责人Benjamin Lyon

2014年,Benjamin Lyon在苹果建立了自动驾驶团队,并担任传感器部门最高级经理。期间,Lyon还经历了苹果造车项目的几度停滞。离职之前,Lyon向Doug Field汇报,是自动驾驶团队中非常核心的老将。

离职之后,Benjamin Lyon加入了一家太空飞行公司Astra,担任首席工程师。

同时,自动驾驶安全负责人Jaime Waydo也在今年离职,她此前曾在谷歌自动驾驶公司Waymo(未拆分前)工作了接近5年,之后加入苹果工作近3年。

她离职后加入的公司名为Cnue的初创公司,并任职CTO,仍然专注 汽车 行驶安全。

与此同时,前苹果工程管理De Scott离职。此前,他曾负责苹果机器人团队。离职之后,Scott回归老本行,加入了一家医疗保健公司。

他在苹果虽然只有1年零9个月时间,但也是造车核心团队的一员。

苹果希望打造的是一款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 汽车 ,自动驾驶测试也必不可少。

从2017年苹果在加州取得自动驾驶测试资格之后,就上线了几辆自动驾驶测试车。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车由雷克萨斯RX450改装而成,最开始仅有3辆,数量最多的时候有72辆,目前共有69辆。

苹果自动驾驶测试车

特别是今年以来,苹果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员的数量也在逐步上升,今年5月仅有72名安全员,今年7月底时,安全员数量增加到了92名。

不过,相比于2020年10月,苹果自动驾驶安全员数量有显著下降。当时,苹果共有154名安全员。

与此同时,苹果自动驾驶安全员数量与车辆的比例也和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相差较大。

例如,在加州测试的自动驾驶公司中,安全员数量大多是自动驾驶 汽车 数量的2倍以上。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安全员轮换上岗,车辆可以全天无休。

而苹果的安全员数量仅是车辆数量的1.33倍,苹果难以做到所有车辆全天无休。

根据加州DMV的公布的数据,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正逐年发力。2019年,苹果测试里程为7544英里。2020年,苹果测试总里程达到了1.8万英里(约合3万公里)。

由于车辆数量较少,苹果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并不亮眼。今年,从谷歌拆分出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已经拥有超过600辆测试车,1200多名安全员,对比之下苹果还有着不小差距。

除了合作伙伴、人才以及软件层面发力之外,苹果在技术层面也在发力,今年已经获得25项 汽车 相关专利,其中大部分都与 汽车 智能化相关,少数几个与车辆制造相关。

1、能用手势、语音甚至眼神控制车辆变道

苹果在今年2月获得的一项名为《基于手势控制的自动驾驶 汽车 》专利显示,自动驾驶车辆能够基于驾驶员隔空指令控制车辆变道。这一功能适用于L2和L3级自动驾驶,驾驶员如果希望主动控制车辆,可以通过手势、语音,甚至眼神控制车辆变道。

驾驶员可用手势控制车辆换道

在车内,有一枚DMS摄像头专门用于识别驾驶员手势。当出现岔路时,变道信息可以出现在车辆的HUD上,此时驾驶员不需要打灯变道,只需要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挥一挥就能完成变道动作。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误操作,苹果将设置一个手势控制区域,只有将手放在特定区域内,才能被正确识别。

两种汇入主路的情况

苹果还获得了一项名为《匝道区域躲避车辆的系统和方法》专利,简单来说就是车辆如何从匝道汇入主路。在高速公路上时,常有从匝道汇入主路的情况。车辆在汇入主路之前,先判断是否有侧方来车,并计算速度与时间,如果可能出现相撞的情况,车辆会主动让行或停车,保证安全通行。

2、3D对象检测相比点云更准确

今年2月,有消息指出苹果正在寻找激光雷达供应商,为量产自动驾驶 汽车 做供应准备。而苹果近期获得的多项专利显示,激光雷达的作用非常重要。

其中一个专利名为《体素特征学习网络》,就是利用3D体素特征学习/检测网络捕获细微的3D形状信息,从而实现物体识别。

3D体素特征学习/检测流程

相比于此前的点云对象检测网络,3D体素特征学习/检测网络的检测精度可以从此前的88%提升至89.2%,并且平均方向误差可以从此前的2.5度减少为0.82度。

这一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行人、骑行者等多种物体。

3、密集获得三项NFC车钥匙专利

去年WWDC上,苹果推出了数字车钥匙(CarKey)功能。车主通过在iPhone手机中绑定车钥匙,实现用手机解锁车门。今年,利用苹果的超宽频U1芯片,即便将手机放在包内,也能解锁车门。

今年,苹果密集获得了几项有关数字车钥匙的专利。

其中,在一项名为《移动车钥匙注册和使用》专利中,NFC车钥匙的绑定将更加便利。目前,如果要在iPhone手机上绑定车钥匙需要下载 汽车 制造商的App,并且需要在App内进行较繁琐的步骤。而在此项专利中,如果将车钥匙靠近iPhone,手机上会有弹窗提示用户绑定车钥匙。

车钥匙弹窗提示

实体车钥匙与手机的连接就像连接蓝牙耳机一样简单。

苹果指出,这种简单的连接方法第一方便了用户,第二也更加环保。

在另一项无钥匙进入系统的专利中,苹果通过一些安全设置,防止数字车钥匙被滥用,保证车辆安全。其中包括通过限制无线电传输、禁止调整发射波形、禁止调整无线电频率等。

今年上半年,造车新势力特斯拉销量达38万台,智能电动 汽车 与自动驾驶正在被越来越多消费者看好。

与此同时,人们期待这家市值超2.4万亿美元(约合15.55万亿元人民币)、手握近2000亿美元现金(约合1.29万亿元人民币)的公司也能推出一款可以“改变世界”的电动车。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发布初代iPhone

或许有一天,苹果CEO库克能像13年前的乔布斯那样,说出“Apple Reinvents the Car”。

苹果造车成真,传统车企会沦为代工厂?

导语:互联网 科技 巨头开启跨界造车模式已经不是新鲜事,传统 汽车 行业和高 科技 智能、互联网行业已然没有了一个清晰的界线,而“新能源”、“无人驾驶”等名词又为传统制造和高端智造搭起了桥。随着华为、阿里、滴滴、百度渐入佳境,苹果也由原先的低调研发转为了高调“悍跳”, 汽车 行业已经不再是主机厂和新势力的主场了,而是成为了一个囊括了传统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多领域的集大成者。

撰文|赟 立、编辑|禾 子

“苹果公司正在研发无人驾驶技术,并2024年生产无人驾驶乘用车,该车型将搭配使用自主研发的突破性电池技术。”路透社12月22日的一则消息将人们视线再次转向苹果。事实上,关于苹果造车的传闻,自2013年苹果开始布局 汽车 行业以来就一直不断。据称,苹果 汽车 将于明年9月发布,并于2022年面向全球销售。连大众CEO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相比于传统车企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入局或许将在自动驾驶等领域向大众发起更大的挑战。”在2020年行将结束的当口,哄哄了8年的苹果造车难道真的做实了?

其实,跨界造车中的一大批新晋玩家都对这样一个第二大消费行业虎视眈眈。各选手摩拳擦掌之余,不难发现新涌入的造车选手中涉及到了更多的领域。造车之路注定充斥了“孤独”、“不确定”,没有人能够拍着胸脯说这一定是条通向胜利与光明的康庄大道。

在各大厂商在新能源 汽车 和未来出行竞争逐渐趋于白热化的阶段,苹果的加入,不仅让传统 汽车 豪强始料未及,即使是造车新势力,甚至 科技 公司都措手不及。震惊之余,各家对于这位突如其来选手的加入多少会增添顾虑。毕竟苹果在几年前就萌生了造车的野心,更何况这个新晋选手的名字叫“苹果”。

早在乔布斯时代,乔帮主本人就表示过苹果有足够能力去设计好一台车,无论结果如何,苹果从那时起便已经开始眼羡于 汽车 行业。果不其然,在随后的2014年,苹果的整车“TITAN”便横空出世,该的诞生标志着苹果开始正式进军 汽车 行业。

从当时兴师动众的举措可以看出,苹果对自身的技术储备和造车胸有成竹。而从特斯拉大举挖人,甚至一度流传着“苹果和特斯拉商讨收购”之事,都意味着苹果造车并不是说说而已。

除了初期苹果对整车制造的青睐外,苹果对 汽车 软件同样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同样是2014年,苹果为了方便苹果手机用户更好地连接车机,专门开发的手机映射系统“CarPlay”,直至今日依然活跃在大多 汽车 品牌的配置单中。

从实用性、好评度以及多年后主机厂们仍然追捧的现状来看,CarPlay绝对算是苹果拿得出手的并与 汽车 相关的作品。或许是苹果在软件之路上尝到了甜头,同时也不排除在整车制造方面屡屡碰壁,这让苹果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开始将 汽车 研发的重心转移到了 汽车 软件(自动驾驶)上。

据苹果的一位财务分析师透露,尽管中途TITAN被几度搁浅,但也并没有终止过。根据苹果内部员工的说法,早在2016年时候,苹果就已经改变了策略:转向为其他 汽车 公司开发系统,而不是自己亲自制造 汽车 硬件。苹果多半是受到了谷歌的影响,将未来的路线调整为“和其他主机厂合作”。说白了,苹果将原先To C的业务转变为了To B。

到了2017年,苹果在加州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软件;直到2019年,苹果已经积累了30项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而这些依然是在为自动驾驶铺路,在为“卖软件”打好基础。

但从2019年至今,苹果新增的10多项专利中,又多出了与电动 汽车 、智能座舱和安全保障相关的专利,这预示着苹果将会重拾整车制造。毕竟如果第一辆量产车没能下线,所有的付出都会打水漂。像戴森花20亿英镑试水却无功而返,苹果自然不愿步他后尘。

有人说“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这次苹果又希望能够重新定义电池”。据了解,苹果方面迫切想要制造出既拥有磷酸铁锂电池的安全、稳定,又能拥有三元锂电池的高密度的创新型电池。尽管马斯克一再表示苹果的单体电池从电化学角度是不可行的,但苹果依然没有放弃追求创新电池和制造整车的脚步。

而在芯片方面,像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自动驾驶芯片,苹果都拥有强大的芯片研发能力。据台媒报道,台积电将成为这几类芯片的合作生产商。另外,苹果近期也向和大、贸联、和勤、富田等的 汽车 零组件厂提出备货要求,并将相关企业列入首波供应链名单。

从苹果造车路线来看,不管是整车制造还是自动驾驶软件,苹果都没有落下。或许对于苹果而言,这也只是在通过双管齐下,同时的方式在做一场,而至于哪一条路线会先取得成功还无得而知。

事实上, 汽车 智造2.0时代造出整车已经不是唯一的玩法了,智造也不仅仅局限于智能工厂的加持。对于 科技 巨头来说,提供技术支持则是更前端的玩法。

技术供应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软件。上文提及的苹果研究自动驾驶软件既是对苹果自己自动驾驶车辆的支撑,也是为和其他主机厂展开技术合作完成了铺垫。待苹果自动驾驶软件成熟后,不排除苹果会开展新一轮的软件供应和软件付费模式,毕竟先前的手机映射就已经创下了先河。

像在国内,百度Apollo团队基于其在自动驾驶方面的造诣打造出的Robotaxi也极大程度地打破了国内出租车、网约车二分市场的现状,在未来这样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

技术供应也可以是生态。像华为为ARCFOX打造的智能网联+5G技术,在云计算、车联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为极狐带来相对主流对手的互联网生态优势。

在这之前,阿里就曾和上汽联手打造过斑马智行,荣威RX5也应运成为了该系统首发搭载的车型,并得以被冠于了“互联网 汽车 ”的称号。

不光如此,阿里在近期和张江高科、上汽集团一同成立了智己 汽车 ,而阿里达摩院将通过深度解析海量用户数据,让智己 汽车 产品具备能够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能力,从而做到不断迭代和优化用户体验。

像华为的HiCar则是将车机、手机甚至是家用智能电器都连成了一体,创造出了一个更加简约和完整的全场景智慧互联网生态体系。

巨头们开始尝试 汽车 行业已成常态,但与尝试制造整车不同的是, 科技 巨头们普遍将精力投入到了未来,而所使用的手段正是目前高端智造的新玩法——技术供应。

点评

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 汽车 的市占率逐年提高,而脱离了燃油车的技术壁垒, 科技 型公司渗入 汽车 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在未来各大厂家或许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三电、软件、芯片的研发上,像奔驰就宣布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家专门做软件服务的公司,特斯拉更是一家软件至上的公司。OTA、车联网、无人驾驶均离不开软件、互联网,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独孤”、拒绝抱团的传统主机厂很有可能就此沦为代工厂,甚至是湮没在时代的交替下。

科技公司入场, “汽车代工”也被重新定义?| 汽车产经

当苹果、百度、小米等科技企业打着重新定义汽车的旗号进军造车领域时,首先被重新定义的或许是“汽车代工”这个词。

虽然在3C电子领域,代工是常规操作,但在汽车领域,代工却并非主流形式。

曾经,当以“蔚小理”为代表的古早造车新势力进入汽车行业时,代工被视为一种“不靠谱”的模式。

彼时,网上不仅有各种蔚来车主抠掉“江淮”车标的段子,同为造车新势力中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沈晖甚至在发布会上表示,“如果选择代工,我会天天睡不着觉”。

如今,几年时间过去,最初选择代工的造车新势力,蔚来跨过了质疑,小鹏、零跑等转向了自建工厂,代工模式的是与非仍未有定论。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百度、小米等科技企业杀入造车领域,并定下更为激进的交付——三年实现量产时,代工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模式

而随着这一模式的流行,在新玩家、新目标的推动之下,代工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质。

1

大佬入场,重新定义代工

曾经提到“代工”工厂,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淮、海马、长江……在上一轮的行业竞争中,这些车企的自有产品就属于并不被看好的一类。而这也正是外界对汽车代工产生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初,为打破外界对江淮的固有成见,蔚来在与江淮的合作生产中,花费了很大力气。

比如,为保证产品质量,蔚来不仅在初期花费2亿元在南京搭建了试制线,自己尝试跑通了所有流程;就连后来的江淮蔚来工厂,也是江淮花费23亿元重新建造,所有的生产标准都由蔚来制定。

一番努力之下,蔚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外界对代工模式下产品质量的质疑。而当负责生产的企业变为吉利、比亚迪等一线车企时,外界对产品质量的质疑之声在继续减少。

在百度宣布与吉利合作造车、滴滴宣布与比亚迪共同生产时,从来没有人担心过这些车辆在质量上会存在硬伤。

此前,针对沈晖所说的“如果选择代工,我会天天睡不着觉”的论断,也有业内人士直言:“如果丰田给威马代工,沈晖就不会抱怨了”。

当主流车企参与代工时,不仅外界对代工这件事的风评发生了改变,事实上,合作模式本身也在变化。

在曾经的合作模式里,相对弱势的车企主要是出租产能和生产资质,单纯进行代工生产,收取加工费。

但在比亚迪与滴滴、吉利和百度的合作模式里,双方的合作变成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共同运营,共享知识产权。

公开资料显示,在集度汽车中,百度占股55%,吉利占股45%。在比亚迪与滴滴的合作中,双方共同成立了美好出行(杭州)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比亚迪占股65%,滴滴占股35%。

科技公司借助传统车企成熟的造车工艺让产品迅速落地,传统车企借助科技公司的软件能力积累智能化转型经验。这样的合作方式远比前者更为深远。

同时,由于拥有底层的平台架构和完整的供应链,这些车企在合作中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由于与以往的代工模式差异巨大,在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看来,这种模式已经不能称之为“代工”。

用他的话来说,吉利是在汽车工程技术、制造工艺,及汽车的前沿科技领域与百度进行合作,“吉利是帮助百度实现它(造智能电动车)的伟大理想”。

2

常态化前,仍然存在挑战

只是,随着科技企业的入局,汽车代工虽然正被重新定义,但与手机代工相比,汽车代工模式扩张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是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合作诉求上的差异。

此前,在苹果正式宣布造车之后曾多次传出在全球寻找代工厂的消息,现代汽车、日产汽车都曾是苹果的绯闻对象。

虽然坊间传言一度涉及到了在何处建造工厂的细节,但随后现代与日产均直接否认的态度,让苹果造车到现在为止都没有真正落地的消息。

关于合作无疾而终的原因,据路透社报道,其根源或许在于苹果只想找代工厂而非战略合作伙伴,但在大部分传统车企看来,单纯成为代工厂反而会损害自身的品牌形象。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算盘,种种博弈较量之后求得平衡,并非易事。

即使如今比亚迪和滴滴合作打造的D1车型已经上市,但在4月份时,有多个消息来源披露,滴滴已开始启动造车项目,由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挂帅,并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组建团队。

虽然目前滴滴造车后续将如何操作未有定论,但科技公司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的曲折,可见一斑。

在苹果宣布造车时,靠着与苹果的合作打响名号的富士康也开始大幅推进自己的汽车代工战略。

但是,这次的富士康能否再次复制其在手机领域的代工,却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作为现代工业上的明珠,与手机代工相比,汽车行业产业链长、设备通用化难度大、技术专业性强。如果代工平台的通用化水平不足,代工企业可能就需要为每个品牌打造一条专用的组装生产线。但汽车生产线投资高、专业性强,生产设备的开发、制造,甚至安装、调试,都是专业且耗时的过程。

在一轮又一轮的造车热潮中,花费几百亿都没有造出一辆车的新势力不在少数。如富士康一般,想要从零开始一举建造出通用性更高的平台,难度可能更大。

可以说,在如今的背景下,有实力的传统车企并不甘心沦为代工厂,看中代工这一生意的野蛮人又缺乏技术,仍是当下汽车代工模式迅速推广面临的问题。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收益角度来看,汽车代工本身还算得上一个不错的生意。

以江淮为例。在过去三年里,江淮每生产一辆蔚来汽车平均能获得1.04万元的代工费用和6千元左右的亏损补偿。

曾经为接下这笔生意,江淮投入23亿元重建工厂的投资,在今年就能收回成本。

在这样的收益之下,有更多的传统车企转向代工,也未可知。

文章标签: # 苹果 # 汽车 # 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