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tamoadmin 2024-08-25 人已围观

简介1.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2.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3.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新一轮产业规划获通过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5.不提倡禁燃,大力拥抱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和技术路线对得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

1.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

2.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3.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新一轮产业规划获通过

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5.不提倡禁燃,大力拥抱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和技术路线对得上?

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迎新”,专家解读变与不变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近一年后,11月2日,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宣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新15年的宏伟蓝图,新能源汽车股也迎来集体上涨,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广汽集团股价集体飘红。美股新能源汽车股盘前也迎集体上涨。其中,小鹏汽车涨超4%,蔚来和理想汽车涨超3%。

众所周知,尽管连续两年产销突破百万关口,但随着补贴的退坡,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遭遇了十年来首次负增长。进入2020年,受春节效应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下滑趋势仍未得到缓解。数据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仍下降18.7%和17.7%。

如今,《规划》落地,直指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规划》进一步表明了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明确了未来15年产业发展的方向,强调了产业发展的融合趋势,有利于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20%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标,《规划》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相比《征求意见稿》,上述目标下调了5个百分点。

此外,《规划》还取消了对智能网联汽车的销量占比30%目标设置,以及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也从100%变更为不低于80%。

对此,王秉刚表示,指标的调整更加实事求是,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尤其是对总体销量占比的调整,比较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此外,他指出,智能网联已成大势所趋,但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标准化定义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进行销量上的考量。

与此同时,中汽数据公司数据也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为4.56%,考虑到国家及地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理想状态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要达到20%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1.95%。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20%左右的目标相较征求意见稿更为稳健,尤其是在去年7月后的市场低迷期,对未来目标需要更稳健的考虑。

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除在具体目标上进行调整外,《规划》还强调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

此外,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

对此,崔东树认为,《规划》对充换电设施的提出是在强化充换电服务,对充电和换电模式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公共充电桩使用率平均水平低于10%,布局不合理、信息难共享是主要原因,许多电动汽车车主要面临下载多个App的问题。此次,《规划》明确了充电桩建设,业内普遍认为将为充电桩行业带来实质利好。

赛迪顾问分析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充电桩建设存在6300万的缺口,而将充电桩纳入新基建行列,预计将激发万亿元级别的市场。此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6个城市公布氢能发展规划与政策,预计2020年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100座。

汽车新四化“取消”共享化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规划》明确指出,要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值得关注的是,与《征求意见稿》相比,《规划》删除了“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中的“共享化”,新车“新四化”也变更为“新三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此次删除共享化的意义很大。他指出,“共享化根本不是新能源发展的目标,仅是一种商业模式。而且汽车共享在中短期是不现实的。目前共享自行车都不能满足真正的实时出行需求,潮汐现象导致地体站共享单车一边泛滥堆积,一面是小区找不到。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不可能通过共享取车实现。因此删除共享化很正确。”

此外,《规划》另一大任务是,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和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围绕车用操作系统,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鼓励企业提高锂、镍、钴、铂等关键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

总的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行业也面临着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规划》的发布也为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阐明发展方向,不仅对产业目标提出了更加务实的要求,而且更是从供应链、积分政策、基础建设、产业生态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指导意见。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规划》提出的市场主导、协调推进,支持产业链核心企业,关注技术创新和突破,有望推进新能源汽车进入“新阶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政策风向标来了,这份发展规划的变化值得关注!

从去年12月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来,近一年时间里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势必让这份规划有了与时俱进的调整。一年后规划正式稿发布,其中的表述变化,值得揣摩。

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这是自2012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再次站在全局高度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稿的近一年时间里,全球疫情蔓延、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化。此时,作为与国计民生都紧密关联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在新格局中承载怎样的使命?

《童济仁汽车评论》对比了规划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的区别,从中我们能发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愿景与重点任务的定位,在当前新形势下的调整。

关于汽车的“新四化”,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说得最多的还是“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在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有“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的表述。

不过,在正式稿中,这一说法被修正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共享化被剔除出去。

与保留的“三化”的技术性相比,共享化更像是一种商业模式,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关联性很弱。正因如此,共享化的推行存在诸多非技术因素,也并非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此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中不提共享化,也是在政策层面不对其进行鼓励支持的体现。

相比之下,在规划正式稿开篇背景中新增加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问题表述,恰恰反映出在这一年时间里,随着特斯拉等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本土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大面积下滑、各大合资车企跃跃欲试,在规划层面对新能源产业的格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在规划正式稿中,最引人关注就是有关于发展目标的几个数字。相比征求意见稿,整体的趋势是发展目标有所降低、宽松、减少。

首先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比例目标,从征求意见稿中的25%调低至20%。在2012-2020年的规划中,曾提出要在2020年达到年产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从目前的规划产能来看,完成这一目标问题不大。

但是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实际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滑4.0%。2020年受到疫情和市场大环境影响,很难出现销量跃升。从趋势上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可能再依靠盲目扩增产能、投放新车,而是进入了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此时适当调低目标,也是政策规划层面经过一年的研判后,更加务实的体现。

此外,有关技术层面的目标也有所调整。2025年目标中,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目标从11.0kWh/100km宽松至12.0kWh/100km,删去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两项目标。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从全部修改为不低于80%。而2030年的具体目标也被全部删去。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中,有关自动驾驶的目标在表述上显得更加谨慎。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原有SAE定义的L1-L5标准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车企目前更加认同的,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功能界定,而非简单粗暴用L几去区分高低。

再次,规划正式稿在技术目标的表述上,增加了对充换电服务的定性愿景,与开篇“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相呼应。

规划征求意见稿上,在技术能力相关描述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燃料电池的内容。但在正式规划中,增加了“突破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强调“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增加“攻克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明确的语言。

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十多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浮浮沉沉、目标不明。但是,日韩却在近十年里于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且有主导潜在新市场的趋势。此次新能源汽车规划中,重新关注燃料电池汽车,事实上也是对“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合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同时,这也更加明确了将技术路线的主导权交给市场的思路。

在规划正式稿上,有几个征求意见稿之中未有涉及的表述。比如在技术层面,增加“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强调“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增加“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强化质量安全保障”。这反映出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更高的重视程度。

而在市场监管层面,特别增加了“遏制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建立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加强企业准入条件保持情况监督检查”。这也是对近年来新能源车企出现大面积淘汰、大量重复建设与浪费的表态。

此外,在基础设施方面,征求意见稿中“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被修改为“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场景的细化,也让基础设施相关参与者的方向更加明确。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疫情后中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正式稿中,也大幅删减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国际交流合作、标准协调与国际互认相关内容。“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表述修改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修改为“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

这些都表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里,数量与规模已经不是最被关心的事情。相应地,发展的质量、发展的健康程度、发展的协同效应,才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中之重。

从2012年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到2020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

当那个所有人都瞄着补贴的时代已一去不返,新时代里新能源汽车的意义不只是少排放多少二氧化碳、节省多少石油,而是真正意义上让中国汽车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再迎利好,新一轮产业规划获通过

双节”过后,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一则利好消息!

10月9日,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整体看来,《规划》明确了和企业的分工,并指出了四个关键发展方向。

四大方向明确

第一,加大关键技术攻关

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第二,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第三,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第四,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

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在以上四个方向里,第2条关于“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格外引人注目。

充电与换电都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充方式,各有优势也各有适用领域和消费群体。相比普通用户了解较多的充电方式,换电模式通过快速换电补充能源,可以解决部分用户的充电难、充电慢以及老旧小区充电桩建设难问题,还能降低成本,催生新的服务业态等。通过测试发现,换电价格只需维持在0.24元/公里以上,日均进站台次在100台以上即可实现30%以上毛利。

当前,国内用换电模式的主要有4家企业: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重庆力帆和浙江时空电动。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换电模式推广的整车企业,北汽新能源在换电模式上的探索与布局已达10年之久,形成了从技术、产品、平台到产业链、资本链、生态圈的完整闭环。

数据显示,全国已累计建设充电站3.8万座,换电站449座,各类充电桩130万个,建成“十纵十横两环”4.9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络。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曾指出,换电是电动汽车充电的一种方式,并不会取代充电,如要增加换电站设施,还需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不过,从长期来看,换电模式市场前景广阔,可带动行业持续增长。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等20家单位签署《构建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模式生态圈联合声明》,标志着车电分离生态圈正式成立。

在充换电模式外,院常务会议还要提出加强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有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加氢站建设处于快速上升期,2020年有望实现建设100座加氢站的目标。而加氢站所需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建设规模化后,成本下降短期内可以实现。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加氢站72座。

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是行业内的顶层设计文件,早在2012年,院就发布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及后续围绕规划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9年2月初,下一阶段的新规划启动制定。启动制定以来,文件进行了多轮修改,先后向地方、行业企业、社会公众征求意见。2019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2020年4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咨询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最新产业规划也随之进入收尾阶段。

此前《规划》稿阐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总体部署、战略规划等重要内容,例如,力争经过十五年持续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发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汽车新车能耗到达世界先水平。

众所周知,销量增长离不开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提升,而竞争力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对此,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

“《规划》更加强化新能源汽车的主导发展力度,这一愿景也为企业指明了方向,将推动车企加速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说。

受疫情及大环境影响,我国新能源车市销量在今年7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8月产销再创新高,双双破10万辆,单月产销刷新了8月历史纪录。不过,从累计销量来看,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60.2万辆和59.6万辆,分别同比下降26.2%和26.4%。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规划》的最终通过将为未来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而在当前的复杂环境下,也有望为业内带来一针强心剂。

不得不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政策的导向与扶持。此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预示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行业开启新周期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连一席 郭双桃

2020年10月9日,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 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是未来10到15年行业最重要的指导文件 。对于此次《规划》的政策精神我们解读如下。

解读

1 鼓励核心技术攻关,强调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产业深度融合

强调跨产业融合。 2012年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认为发展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的初衷在于降低 汽车 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从而促进 汽车 产业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此次《规划》认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正成为 汽车 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更加强调支持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丰富了关键核心技术内涵。 2012版产业发展规划对于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侧重于电动化技术,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的关键材料与集成系统的研发、生产。本次《规划》进一步丰富了新能源 汽车 关键核心技术的定义,既包括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也包括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等整车集成技术。智能网联与整车集成技术受到更多的重视。

未来十年,新能源 汽车 将从单纯交通工具进化为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将对产业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 车载芯片领导者Mobileye(已被英特尔收购)预测,到2025年智能 汽车 搭载的传感器、车载芯片、操作系统等软硬件综合成本将达到5000-6000美元,占整车成本的15%左右。 汽车 电子巨头英飞凌预计,随着自动驾驶从L2级向L4/L5级过渡,对应单车半导体价值将从2020年160美元增长至2030年0美元,增长超过6倍。

2 以快充为主、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发掘城乡市场潜力

强调快充在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 2019年底公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快形成适度超前、慢充为主、快充为辅的充电网络”,此次《规划》修改为“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一方面,《规划》强调了快充在未来公共充电网络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中仅提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充电使用场景,而在《规划》正式文件中则重点提出建设城乡公共充电网络。

未来随着城乡公共充电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地区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仍集中于限牌城市,据交强险数据统计,2015至2020上半年我国限牌地区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占别为58.6%、59.8%、49.2%、47.6%、47.4%、50.8%,整体占比有所下滑但仍维持在50%左右的高位。今年以来工信部、农村农业部、商务部联合开展新能源 汽车 下乡活动,通过车企主动让利的形式促进乡镇农村地区新能源 汽车 销售。以上汽通用五菱为例,旗下售价2.98-3.98万元的宏光mini EV上市首月便取得了1.45万的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3成为车型单月销冠,充分证明高性价比车型在城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支持

加大公共领域新能源 汽车 推广力度。 《规划》提出,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 汽车 比例不低于80%。目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包括福建、江西、贵州、海南四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则主要指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新疆乌鲁木齐城市群,共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涵盖了国内新能源 汽车 主要市场。

虽然相比于征求意见稿,更新比例目标由100%略有下调至80%,但考虑到《规划》要求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具备较强的示范效应,因此预计此举将有效促进全国公交、出租、环卫、物流配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电动化。根据中国能源报,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出租车渗透率仅为5.5%,新能源物流车渗透率仅为2%左右。

4 总结:顶层设计出炉,行业站在起点、开启新周期

此次《规划》从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开放合作等方面做了整体部署,为行业中长期 健康 发展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结合今年新能源 汽车 的市场表现来看,尽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产销同比出现下滑,但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经济逐渐恢复,行业供给端新车型不断上市,行业产销正在快速恢复。根据合格证数据,9月份国内新能源 汽车 生产14.1万辆,环比提升29%、同比提升86%。

未来随着零部件成本下降、智能网联技术进步、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新能源 汽车 产品竞争力将持续提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从“政策驱动”真正迈向“市场驱动”。

恒大研究院“新能源 汽车 百年大变局”系列研究

9、《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2020年9月22日

8、《充电桩:新基建,迈向新能源 汽车 时代》,2020年8月21日

7、《大众 汽车 电动化转型研究》,2020年7月10日

6、《宁德时代研究报告》,2020年6月30日

5、《特斯拉研究报告》,2020年2月7日

4、《全球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20: 汽车 百年大变局》,2020年1月14日

3、《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报告:2019》,2019年12月19日

2、《中国动力电池发展报告:2019》,2019年11月10日

1、《中国新能源 汽车 发展报告:2019》,2019年9月22日

不提倡禁燃,大力拥抱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和技术路线对得上?

10月末,才发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昨日,院办公厅又发布《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虽属不同机构,但有关新能源如此力度、如此频率的大动作,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01?汽车工业需要革命,但并非激进禁燃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兴起,“禁燃”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这种背景下,也有很多国家发布了激进化的“禁燃”时间表,我国也曾效仿提出“禁燃”时间表,但是并没有以政策的形式正式向外公布。不过,这期间汽车行业传递出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那就是传统燃油车全面向节能车或电动化转型,这种大趋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混动车也越来越受到用户以及政策的“喜爱”,尤其在当前纯电动车依旧存在各种焦虑与技术瓶颈的前提下,混动车是最理想、最方便,也最容易让用户接受的汽车产品。

与此同时,在汽车“新四化”大潮下,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来讲都可以说是汽车行业一百多年来最深刻的一场变革。支撑这次汽车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倒逼这次汽车革命的是拯救地球、减少碳排放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而汽车革命的目标是要实现绿色出行、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减少交通伤亡、改善出行体验。

具体到我国,从国家政策层面到汽车行业自身,从顶层设计到主机厂,都置身于这场产业变革当中。先说国家层面,去年9月,中央、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今年10月,院批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并于11月2日正式发布。一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和院密集发布三个文件,全部针对同一类问题,而且这三个重要文件一脉相承,从不同角度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

以此为基础,也表明我国汽车行业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随着汽车革命纵深发展,汽车的属性已经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以机械产品为基础的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是一个硬件产品,同时也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汽车属性从内核到边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并进一步引起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大范围重构,向高科技迈进,并接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形成高新技术群协同发展的大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汽车革命所依赖的可再生、移动互联网以及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正是我国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效、拥有较好的技术和人才积累的领域,?因此,在技术上基本不存在壁垒。

可以看出,这次汽车革命是一个周期较长,并将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涉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等诸多环节,这样的工程注定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统筹布局,因此,需站在更高的站位上,进行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并有序推进,打破壁垒,把握好开放市场的节奏。

02?我们不提倡“禁燃”,又该如何拥抱节能与新能源?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主旨就是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技术路线图2.0用“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形成“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另外,技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源(节能)、互联、智能科技是这次汽车革命产业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当前,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自主品牌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整车能耗、续航行驶里程、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全面进步。混合动力形成技术路线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插混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平均节油25.9%;自主品牌车企根据各自技术积累和优势,推出了不同类型的新型机电耦合装置。

从当前的动力技术来看,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比如传统内燃随着材料轻量化、耐热性的提升,热效率还能继续提升;而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等技术,也将随着技术和材料的进步,进一步提升效能。

另外,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

当然,成绩之外还有差距,尤其是我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比如,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同时,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另外,氢燃料电池领域虽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除此之外,智能制造方面,国内发展方向和国际市场基本一致,但关键装备、材料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国产机器人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均还有提升空间。智能网联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对进口的信赖严重,难以达到产业化水平。

写在最后: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反映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全面规划,技术路线图2.0即是根据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方向做出的战略调整,切合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实际,并且也为众多车企点明了技术发展方向,为实现我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同时,作为汽车领域最重要的顶层指导规划之一,技术路线图2.0也将为市场终端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从短期来看,按照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比例要达到总量的20%。2025-2035年,我们能看见产学研的更多共识和统一,以及更加循序渐进、一脉相承的思路,这将是促进相关行业协力图强的新起点。

关注车业杂谈,一起聊车、玩车、侃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新能源 #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