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华泰汽车是否真的倒闭,还能复活吗?-华泰汽车集团破产

tamoadmin 2024-08-23 人已围观

简介1.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2.2020年,近20家车企面临破产!车主:破产车企售后怎么办?3.回眸2019丨贯穿汽车圈一整年的四个字4.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5.力帆陷落 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投机救不了车企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159.7万辆,

1.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

2.2020年,近20家车企面临破产!车主:破产车企售后怎么办?

3.回眸2019丨贯穿汽车圈一整年的四个字

4.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5.力帆陷落 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投机救不了车企

7月车市回暖?却有36家车企依旧水深火热,销量跌幅超20%

华泰汽车是否真的倒闭,还能复活吗?-华泰汽车集团破产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乘用车综合销售159.7万辆,同比增长7.7%,实现了自2018年5月以来的最强正增长,也迎来了今年下半年的开门红。

可是,车企的好日子真的来了?

车聚君觉得未必。

虽然车市销量整体上扬,但市场两极分化却更为严重,一大批车企过得水深火热。据数据统计,同比跌幅高达20%以上的车企竟有36家之多。其中,27家跌幅在50%以上,13家更是销量为0。一些已经破产倒闭或停产,一些正走在这条道路的边缘。

纵观这些企业,你会发现有许多是新能源汽车企业。

新能源是近些年发展的重点,尤其是根据之前的规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需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被不少车企认为新能源汽车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吸引不少传统车企的纷纷入驻新能源市场,同时还有一批怀有“造车梦”的新势力企业。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两大利器:补贴与牌照。而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车补贴的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发展则显得艰难无比,一些顺应补贴而生的车企/品牌更是无法存活。

知豆被很多人称之为“占号神器”,在新能源补贴政策之下,凭借补贴后3到5万元的售价,且不用摇号上牌,获得了极为不错的销量。可是,当利器失去之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知豆难以维持往日的风光。2018年起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随后更是逐渐陷入破产的边缘。

类似处境的还有康迪电动。不过,康迪电动改头换面了,在去年10月底更名为枫盛汽车,旗下以枫叶汽车品牌出现在市场。

不要把造车想的太简单,这并非一日之功,残酷的现实将时空电动、领途汽车、新特汽车、云度汽车等新势力从“造车梦”中唤醒。尤其是特斯拉巨头的来袭,国内新能源车企日子更加不好过了。

除了新能源车企或新兴企业之外,一批老牌传统车企的日子也难以为继。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0月被传闻“破产”的四大车企:华泰、众泰、猎豹和力帆,它们都在榜单之中。停产停工、高管离职、经销商体系崩溃、拖欠员工薪资、大规模裁员等消息不断传出,“破产”的结局或早有定数。

华泰汽车已名存实亡,只是尚未进入“破产”流程。雪上加霜的是,华泰汽车所持曙光股份被全部冻结,逾期负债高达38.92亿元。众泰汽车和力帆汽车近期被走上了重整的道路,猎豹汽车被曝停供配件,经销商不再提供免费售后。

除了产品竞争力弱无法与主流车型竞争以外,它们无法顺利地过渡国六排放标准也是它们逐渐走向破产的边缘的重要原因。

除了民营企业以外,一些拥有国资背景的车企也正走在这条道路上。

海马汽车自2017年起持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达35.2亿元。旗下两家车企中,一汽海马7月销量为0,海马轿车也仅售出324辆,同比下滑70%。作为一家国企,海马汽车频频依靠卖房度过退市的难关,不过,能否熬到它春暖花开之时呢?

天津一汽,主要生产夏利品牌车型。拥有一台夏利,曾经是每个家族的梦想。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夏利一步步走向下了神坛,逐渐被市场淘汰。

东风裕隆今年6月份传出消息,台湾裕隆集团与东风汽车已初步达成共识,纳智捷品牌将正式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北汽银翔和比速汽车也不用多言,早已有预示。

除国内自主品牌以外,也有些合资企业日子市场表现不理想。

当中,法系在华合资企业销量全面下滑。神龙汽车7月销量下滑42.4%至4011辆,东风雷诺更是退出中国市场,销量为0。迎合消费者才是王道。其它方面暂不多说,就说标致2008,作为一款曾经热销的车型,如今单月销量仅有75辆,用的仍是被消费者诟病的三缸发动机。

韩系的北京现代近些年销量持续下滑,今年7月份销售37,079辆,同比下滑28.1%。曾经,北京现代是市场前十强车企,可如今却早已跌下神坛。

此外,日系近些年虽然反攻之势强,但也非所有日系都增长,如三菱和铃木则不太受消费者喜欢。而广汽菲克,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自然不愿买单。

车聚小结

竞争不断,淘汰不止。一句老话“未来需要这么多造车企业”吗?答案是否定的。倒闭、破产,在未来或将屡见不鲜。明年再来看车企榜单,不知道留下的能有多少?

读者们,你们怎么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近20家车企面临破产!车主:破产车企售后怎么办?

2019年经济下滑,全球车市遇冷,车行业遭遇“重创”。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让本已经内忧外患的车企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财大气粗的品牌尚能“度过难关”,但是那些原本就“自身难保”的车企终究还是没能挺住。

年底到了,想要买车的朋友要注意了,这些已经倒闭或者即将面临破产的品牌,慎重选择。以免到时候维修售后都不知道去找谁。

01

东风裕隆

2020年11月13日,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浙江法庭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11月14日下午,东风裕隆销售公司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意味着如今只活跃在“网络段子”中的纳智捷品牌可能就此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2015年,纳智捷品牌年销量高达6万台,其中优6?SUV的平均单月销量近4000台,相当于如今一个二线豪华品牌最畅销车型的销量。

2016年开始,纳智捷销量开始大幅下跌,进入2019年,东风裕隆境况仍未好转,全年销量已不足1947辆。数据显示2020年1-9月,东风裕隆的产销量分别为22辆和77辆。

研发停滞、产品落后等问题,纳智捷的用户口碑随即崩塌,破产也是在所难免。

02

华晨集团

2020年11月16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公告称,目前,华晨集团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金额合计1.44亿元。

因企业资金紧张,续作授信审批未完成,造成无法偿还。由于到期债务无法清偿,且资产不足以偿付所有债务,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组阶段。

华晨汽车集团曾在商用车市场风靡一时,随后又进军乘用车市场,2003年与宝马集团联姻成立华晨宝马,由此华晨汽车开始了依托合资品牌利润过活的时光。

而由于产品竞争力差、研发能力弱、公司战略失误等多方面的原因,华晨汽车集团逐步走向了下坡路。自主研发能力孱弱,逐步陷入发展困境,华晨汽车集团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弱

03

力帆汽车

2020年8月24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及其力帆股份旗下10家全资子公司已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力帆股份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6个月内,近10家车企“名存实亡”

不止以上几家车企,粗略统计,在6个月时间里,已有近10家车企正式进入“名存实亡”的状态。

包含赛麟汽车、博郡汽车、众泰汽车、东风雷诺、绿驰汽车等在内反复陷入了“卖身、查封、巨额亏损、资金被冻结、无法正常运营、经销商维权”等负面消息中。

赛麟汽车:

7月2日,赛麟汽车董事长等人因涉嫌提供虚证明文件、挪用巨额资金被公安调查;诸多员工在6月30日已集体离职;

众泰汽车:

7月1日,有媒体报道:众泰拖欠26家经销商合计约3000万元。2019年众泰汽车亏损111亿,此前众泰汽车湖南基地已发布“全体在职员工放一年”的通知;

拜腾汽车:

6月29日晚,拜腾官方宣布7月1日起暂停中国业务,为期6个月;

博郡汽车:

6月28日晚,400多博郡员工收到内部声明: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和支持的前提下,公司无法短期内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前途汽车:

6月8日,前途汽车董事长第3次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人员;

华泰汽车:

5月29日,华泰汽车所持有的公司全部股份所持公司全部股份被司法冻结;

东风雷诺:

4月14日,雷诺集团宣布拟将其50%东风雷诺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绿驰汽车:

3月30日,绿驰品牌高层确认“卖身”,公司已完成股东变更,正等待资金注入

厂家倒闭/4S店关门,“售后承诺无法兑现”

伴随着众多车企陷入生死一线状态,不少4S店会因此突然退网或者关门,更多经销商维权也频频爆发,主要围绕2个方面:

1、4S店退款问题。包括品牌保证金/建店保证金、剩余车款、返利等;

2、?车主售后问题。包括售后配件供应、车主维修保养项目及质保等善后动作。

其中,“车主的售后服务保障”成为影响4S店及独立售后体系的共同热议话题。

总结

以上车企的破产,再次证明了没有技术含量,迟早还是会面临洗牌,一个汽车品牌想要长久的生存下去,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力。否则,终将会被淘汰。

而继东风裕隆、华晨、力帆之后,谁又会是下一个被淘汰出局的"选手"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回眸2019丨贯穿汽车圈一整年的四个字

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如今,2019终于在寒冬的唏嘘中落下帷幕。挥手告别2019,迎来了2020,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回望2019年汽车圈,如果非要找一个词语来概括,或许“不景气”才是最贴切的那一个。

有人说,2018年是中国汽车行业的拐点,但现在看来,2019年似乎更加合适。2019年是中国车市销量的凛冬之年,更是长达二十八年增量时代终结后,又一次迎来下滑的转型之年。而伴随着“不景气”核心一词,贯穿2019年汽车圈一整年的是“冷”、“难”、“省”、“合”四字。

冷——销量之冷,带来行业之冷

首先,2019年汽车圈的不景气就直接体现在销量上的不景气。以国内汽车市场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中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万辆,同比下降9.1%。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23.1万辆,同比下降10.5%。同时截止今年11月,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7个月销量同比下滑,今年车市销量实现正增长已然无望。

正增长已不再奢求,但就是才刚刚到来的2020年也被提前定性为依旧不景气。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9年度最新预测:即将到来的2020也将继续延续“下跌”的节奏,国内乘用车需求量,将探底2000万辆。乐观情况下,2021年才能迎来触底反弹,随后几年将迎来新的“春天”。

自2018年开始的销量断崖,新车销量的急转而下也让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变得更低。根据相关机构对今年前三季度各行业利润增速数据的统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拔得头筹”,垫底全行业,-33.25%的行业利润增速也揭下了行业之冷的“遮羞布”。

销量之冷带来的行业之冷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以往作为汽车行业风向标的各大车展如今光芒也不断消散,变得暗淡下来。世界五大车展之一的东京车展虽然参展企业和团体数量达到187家,但海外品牌参展商也仅有奔驰和雷诺等4家厂商,大众、保时捷、奥迪等品牌更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决定不参展,沦为了世界五大车展中“最不国际化”的车展。

除了东京车展的“囧”状,全球范围内的车展越来越“冷清”也成为了一大趋势:今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也是其百年来最冷的一届车展,虽然有来自中国的一汽红旗、长城、拜腾等品牌去秀肌肉,但也有22个知名汽车品牌宣布退出法兰克福车展。除此之外,底特律车展和日内瓦车展也显得大不如从前。

回到中国国内,除了上海车展、广州车展相对火热,今年的成都车展也稍显偏冷。除此之外,此前有消息称,原定于(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新国际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因行业不好致使部分车企有变,为了保证展会效果将会延期至2020年8月7日至9日继续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虽然后来证实延期的原因不是先前传出的参展30多家企业已经倒闭,主要原因是由于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弱化,导致新能源车企的参展意愿减弱,但是也能从中看出,在销量遇冷的前提下,汽车厂商参展的意愿也减弱不少。

而这个冷字也引出了另外贯穿汽车圈整年的三个字。

难——难以为继,淘汰赛还未结束

车市寒冬的持续,不光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考验,更是对关系到汽车产业中的每个个体的一场淘汰赛。一方面,淘汰赛给行业带来压力,压力触发向上的动力;但另一方面,一些本就难以为继的车企,在寒冬中只能面临死亡。

2019年,很多车企在“难”字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11月18日,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杭州青年汽车有限公司已经破产。而在之前的10月份,一份某银行内部邮件在网上传开,称“猎豹汽车、力帆汽车、华泰汽车、众泰汽车,四家车企将在年底进入破产程序,涉及上下游汽配供应商产业链合计约500亿元坏账,要求排查”。

虽说,随后“被破产”的厂家紧急辟谣,最终不了了之,成为一场乌龙闹剧。但空穴来风的背后,却是多家车企深陷泥潭的事实。

以力帆为例,自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乘用车月度产量只有几百台。从其披露的数据来看,今年前8个月累计产量同比下滑超7成,累计销量同比下滑近7成,同时上半年已巨亏9.47亿,处于退市边缘。

而华泰汽车今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仅3.9万辆,同比暴跌63.7%。目前,华泰汽车旗下大部分子公司股权已被融资质押,并和数家子公司一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总负债近3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前11个月,中国累销下滑的车企达六成以上,像海马汽车、云度汽车、东风雷诺这样跌幅超过50%的车企有数十家之多。

这样的前提之下,2019年中难以为继、面临生存危机的车企可是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力帆、华泰,北汽银翔、君马汽车也是这场淘汰赛的落后者。新能源造车势力方面显得更“难”:前途汽车、天际汽车、博郡汽车、绿驰汽车、游侠汽车等10余家造车新势力被曝出欠薪、欠款现象。而知豆汽车的全部股权已被拍卖。

随着年底长安PSA走向终点,汽车圈2019年的“难”算是告一段落,但这场汽车产业的淘汰赛远没有结束。

省——把钱花在刀刃上

虽说在“冷”的影响下,被“难”倒的只是一部分落后车企,但是整个汽车行业在寒冬之下都清楚认识到了“紧衣缩食”的重要性。进入2019年,各大汽车集团都在大幅缩减成本,最直观的就是裁员成了汽车行业的主流新闻。

2019年即将进入尾声的最后一个月内,几大跨国车企又用一份“裁员清单”为2019年的凄凉再添一笔,将波及到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就连中国和印度也未幸免。

首先是有着汽车风向标之称的BBA,组团拉开了新一轮裁员的大幕:11月26日,奥迪发布声明,将在2025年前裁员9500人,约占员工总数的10%。这将为奥迪在未来十年节省60亿欧元成本,以支持企业加快向电气化和数字化转型。

很快,3天后(11月29日)戴姆勒集团也对外宣布,到2022年底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至少10000人,此次裁员规模至少占全球员工的3.3%,公司希望通过裁员以节省大约14亿欧元的资金,用于填补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成本拉升以及市场销量疲软所带来的利润下滑。

宝马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裁员,但也在11月27日宣布其管理层已与工会达成协议,将通过减少员工奖励和其他薪酬方案的方式,来支持公司发展电动汽车业务。据悉,宝马预计将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约合132.3亿美元)的成本,以应对电气化转型和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成本支出,为此宝马将大幅削减奖金并延长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这项协议将于2020年起生效。

除了近期奥迪和戴姆勒公布的近两万人的裁员,过去的一年里以大众、通用、福特、日产等主机厂为代表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家企业都先后宣布裁员、缩减成本。

一方面是裁员缩减成本,另一方面则是将省下来的投入到电气化转型之中。尽管车企电气化转型道路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道阻且长,但是抵不过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可观。

从各家此前已经发布的不惜血本的预算(大众600亿欧元)来看,就能知道他们的转型决心。这一年中,车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要把省下来的钱花在刀刃上,毕竟未来前景广阔。

合——合纵连横,报团取暖

“冷”、“难”、“省”之后,则是贯穿今年汽车圈一整年的又一关键字——“合”。在新四化和车市“寒冬”的双重压力之下,车企之间相互抱团、深化合作成为行业的默契之举。

自年初开始,车企行业的“联姻”不断。首先是全球车企巨头之间的合作,1月20日,大众汽车和福特汽车也成立了战略联盟,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拥有独特功能和技术的车型架构方面分摊成本,从而显著提升业务规模和运营效率。7月12日,大众汽车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双方将全球战略联盟关系扩展至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

3月28日,吉利和戴姆勒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11月7日,丰田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丰田与比亚迪各自出资50%。此次合资公司协议的签订,是双方今年达成电池协议和EV车型协议的延续。

11月29日,长城汽车和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内放开合资车企股比限制之后的首个合资项目,双方各占股50%。

12月18日,标致雪铁龙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签署了合并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业务以50:50的比例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年销量将达870万辆汽车,收入近1700亿欧元(不含FCA马瑞利公司和PSA佛吉亚公司来自第三方的收入)。据此计算,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大众、丰田和雷诺日产联盟的全球销量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车集团。

国内的车企之间的合作也是不断,先是一汽、东风、长安三大车企聚首,与一众企业合作共同出资.6亿元,成立T3出行公司。8月16日,江铃集团-长安汽车-爱驰汽车合资合作举行发布仪式,宣布江铃控股混改成立。

12月23日,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2019年的车企合作浪潮画上圆满的句号。按照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联合开发核心技术,共享产业链,聚焦新商业模式,合力拓展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展开合作。

寒冬之下,抱团取暖无疑是明智之举。就现阶段而言,车企之间相互深化合作、合纵连横,不仅可以通过共享,节约成本,提高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合作双方的市场竞争力。

总结下来,刚刚过去的2019年的不景气确实表现在汽车圈的方方面面。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寒冬带来凄凉的现实的同时,也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如今,回顾完2019,展望崭新的2020,未来可期。或许明年再次回眸时,“喜”可能就是那个贯穿汽车圈2020年的一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家车企破产,龙头经销商集团关了31家4S店,车市进入寒冬?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

11月份还没过去一星期,整个汽车行业的舆论圈子俨然被知名车企重组、停摆、出售股权等新闻承包了。

1-4日,包括华晨、北汽、恒大、长江等在内的4家车企6次曝出不好的消息。

其中争议最多就是“恒大出售广汇股权”和“华晨或面司法重整”这两件事。

首先是“恒大平价卖了广汇”。

有行业相关人士对此进行了解读:出售广汇股权,除了恒大想要回笼现金转型到“三低一高”经营模式、聚焦核心业务(如新能源汽车研发及量产等)之外。

还有个原因:2年以来,广汇未能给予恒大太丰厚的回报。关于这一说法,后文将进行详细的数据说明。

其次是“华晨或面司法重整”。此前,一则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0亿元债券违约的消息传出引发舆论哗然。

11月2日,上交所对华晨汽车集团予以书面警示,随后便有消息透露,辽宁省正在考虑推动华晨汽车集团司法重整,以解决债务问题。

有媒体指出:如果剔除宝马带来的投资收益,华晨中国将连年亏损。

加上最近的“众泰宣布子公司无偿还能力、长江汽车破产、北汽蓝谷两大基地停摆、力帆破产并拍卖资产”等消息。

似乎验证了《汽车服务世界》此前的预言:2020年是汽车行业的生死年。

至少当下,越来越多的车企可能真的走到了生死路口,未来,3万家4S店的出路又将是何方?

2个月,20多家车企陷生存困境

把时钟拨回到一年前,有四家车企曾被曝“将破产、涉500亿坏账”,分别是:猎豹汽车、众泰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

如今,力帆真的破产重组、猎豹工厂被确认收购、众泰全资子公司确认无法偿还债务。

华泰也在今年8月被曝所持股份被冻结3年且但仍在寻找自救方法,四家车企的现状实属不佳。

《汽车服务世界》统计发现:

2020年10月以后,有20多家车企陷入了“资金冻结、濒临破产、销量急剧下滑”等窘境,当中既有弱势车企岌岌可危,也有一些强势车企跌落神坛。

众泰:前三季度巨亏5.3亿元,基地停产/半停产

10月30日晚间,众泰汽车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巨亏5.3亿元。

同时,报告指出了众泰“资金短缺、银行逾期、再融资能力下降”以及“下属各基地基本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现状。

10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称收到《民事裁定书》,全资子公司江南制造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现金流严重不足,且资产变现能力较弱,应认定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力帆:破产重组,拍卖资产却无人问津

10月29日晚,*ST力帆股份披露三季度报告称公司重整工作在正常推进中。

此外,力帆旗下的资产已经开始破产拍卖。

力帆子公司44台奔驰进口车出现在京东拍卖平台上,吸引1万多人围观,但由于没有买家出价,力帆已经下调近300万元进行第二次拍卖。

据了解,力帆汽车近一年的研发和销售业务,已经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北汽银翔、北汽幻速:双双进入破产程序

10月初,有媒体爆出,重庆破产法庭召开北汽银翔、重庆北汽幻速汽车销售公司破产重整两案竞争选任管理人听证会。

此前的8月4日,重庆破产法庭已经宣布,北汽银翔、重庆北汽幻速以公司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但公司具有重整挽救价值且重整具有可能性为由,向重庆破产法庭申请破产重整。

汉腾:深陷“欠薪停工门”,10月份3次成为被执行人

企查查显示,10月份以来,汉腾汽车连续3次成为被执行人,涉及金额近千万。

而在9月,汉腾汽车已经被曝出拖欠员工6~7月份工资、“高温”复工时间推迟、生产陷入停滞等负面新闻。

赛麟:几乎每天有“新增开庭/新增立案”,员工已集体离职

10月份以后的赛麟汽车,几乎每一天都有“新增开庭/新增立案”,可谓是在破产的边缘疯狂试探。

表面上还存在,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在6月底公司的员工就已经集体离职了。

除了上述相对知名的企业,还有一些车企始终处于销量极少、名不见经传状态,开年以来销量几乎没过万。

包括北汽昌河、北汽蓝谷、比速、零跑、几何、前途、国机智骏、汉龙、雷丁、康迪、大乘等在内,经营状况实属不济。

其中前途汽车是这些不知名车企中风波较多的一员。

8月份,前途董事长在“欠薪、资金链紧张等”风波后对外发声: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还能再怎么样呢?前途没死,也不会死。”

最终结果如何无法预判,只能说大环境并不友好。

风雨飘摇的经销商集团

车企日子不好过,经销商集团自然受到影响。

这两天,大家热议度最高的可能就是恒大卖了广汇。宣布出售信息的次日中午,广汇宝信由涨9%转跌4%,中国恒大涨2.2%。

原因不难理解。2年前,恒大宣布入股广汇时,被行业人士视作强强联手,当时广汇旗下几家上市公司开盘后全部涨停。

而如今,从收益回报率来看,恒大收购广汇是门亏本的生意。

有人算了笔账:恒大收购广汇,两年共获益3.6亿,这笔金额看似不小,但折合才2.48%的收益,而恒大的资金成本不会低于20%。

作为如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在经销商群体中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广汇汽车的经销商网点已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开设824个经营网点。

其中包含767家4S店,涉及超豪华及豪华品牌的4S店占比就达到30%左右。

但这样的广汇,却在疫情之后陷入了利润下滑的困局,整体状况也受到资本市场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关注。

业绩上,1-9月,广汇汽车的净利润13.12亿元,同比下滑41.6%,与经销商经营状况直接挂钩的现金流更是连续三个季度为负。

此前,《汽车服务世界》也报道过,广汇汽车上半年的利润下滑超6成,是下滑幅度最大的4S店集团。

渠道上,1-9月,广汇汽车一共关闭了31家门店,新开了11家门店,集团门店规模减少了20家。

广汇的盈利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作为主营业务的整车销售板块,该板块1-9月在营收上占了8成,但毛利率仅为2.55%。

与此同时,广汇汽车的维修服务、佣金代理等业务,毛利率超50%,其中售后维修业务更是广汇唯一出现利润增长的业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汇的资金链问题自然受到关注。

10月,广汇汽车就被曝“资金链陷入紧张”,也有多个投资者针对“广汇汽车资金呈现持续流出状态”现象询问广汇汽车董秘。

关于公司股价、市值暴跌的原因,但广汇却并未给出回复。

但是,广汇汽车三季度的现金流持续出现70余亿元的“漏洞”也是基本事实,为了补充流动资金,广汇汽车控股股东还在9月质押了部分股权。

加上10月的时候正通、润东先后发布股权转让/冻结信息,这些经销商巨头的动向真实反映了经销商群体的经营压力开始加剧。

巨头们的资金压力都始终存在,非巨头的状况自然也不敢说好。

4S店:被骗or卖龙虾?这是一个问题

当卖车不再能获得高额利润已经成为现实的当下,4S店的日子不容易已经是基本事实。

此前,中国流通协会公布了3组数据体现了4S店的不易:上半年近八成4S店的新车销量处于下滑趋势;不到30%的4S店能盈利;有1019家4S店相继退网。

4S店经销商撑不下去退网、维权等新闻今年就没停过,上述出问题的车企几乎都被自己的经销商维过权,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我们来看另一群4S店经销商面临困境后的做法和遭遇。

有相关人士指出:下半年汽车市场增长乏力,厂家填补市场的预期不容易实现。

各家车企业绩止跌回升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家汽车经销商,背负着艰巨的任务,承受着巨大压力。

这种情况下,一些撑不住、想扩大盈利空间的4S店经销商,会选择跟非主机厂/车企进行合作等方式减轻自身的负担、增加自身的盈利空间。

但这种“没有车企和所属集团保护”的做法,其中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0月31日,浙样红TV报道:杭州多家宝马经销商与汽车代理公司合作,却被骗了上千万。

一位杭州萧山汽车城十多年开店经验的汽车经销商老板向媒体反映:自己与某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开展了业务合作,但从9月下旬开始,该公司老板突然失联、电话关机、办公室人去楼空。

媒体在访过程中,陆续发现有不少当地4S店经销商与车主均被该公司拖欠车款,金额高达1000多万元。

这些经销商之所以会受骗,原因很简单:

1、价格便宜:原价28万的宝马车,该代理商只卖26万,低于市场价的五六个点;

2、经销商想要获取更多利润,从该公司订车以后转卖可以赚取差价。

3、经销商会选择的汽车事务代理公司都会是熟人且有过业务往来,有一定信任基础。

上述报案的店主跟该公司老板认识了十多年,却还是被骗了。

事实上,车企与4S集团的每一次变动,对于最下游的4S店个体来说都是一次洗牌。

过程中他们要么紧跟上游的脚步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慌路求生找别的赚钱机会,有些4S店老板觉得自己救不了自己的汽车生意,干脆选择发展第二产业了。

在湖北有汽车经销商的投资人,一边开店卖车,一边开店卖小龙虾,卖小龙虾的利润比卖一年车的利润还高,这已经成为坊间“美谈”。

是循规蹈矩继续承压苦苦支撑?还是冒着风险跟“车圈的老朋友(汽车事务代理公司)合作”/亦或者发展自己的第二春卖个龙虾啥的?

这指不定会是未来3万家4S店老板隔三差五的灵魂拷问。

写在最后:

本文的出发点并非唱衰4S店,只是盘点4S店群体当下的真实境况。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文中并没有出现“4S店遇难了、独立售后能不能趁机获益”等相关言论。

原因很简单,今年4S店不好、独立售后也不算理想,只是行业今年、尤其是下半年巨头整合的动作太多,导致大家的舆论焦点多放在了“强者正在如何越强”身上。

两个月前,汽车服务世界发过一篇文章《2020年二季度,近1.5万汽服店转让,实体店难在“实体”?》体现了汽服店现状,其中提到了一点:去年谁店多,谁光荣;今年谁店多,谁头大。

这其实表明:2020年,独立售后面临的窘境与车企、4S集团以及4S店群体是类似的。

动荡的时候,强者的抗风险能力虽然更强,但他们必须进行的转型动作可能也更慢。

小船怕风浪,大船难转弯。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力帆陷落 其实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投机救不了车企

今年8月份,力帆集团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

破产的下一步就是资产重组,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吉利对力帆势在必得。此后,吉利将工作重点转移向力帆,想要借助力帆的上市资格来借壳进行资本运作。

然而,最近一则消息让力帆的资产重组又生出了很大变数。10月13日晚间,*ST力帆(力帆股份601777)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公告》,内容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于2020年10月12日、13日分别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年过80的尹明善大概怎么也没想到,10年前还是重庆首富的他,晚年居然被亲生儿子摆了一道,一把年纪还要被立案调查。

虽然公司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

毕竟力帆控股作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47.08%的股份。尹明善先生、陈巧凤女士、尹喜地先生、尹索微女士以上四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0.49%的股份;以上四人通过持有力帆控股的股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共计47.08%。如果由于调查,导致股权方面有变动,那么对股价还是会有影响的。

吉利怎么办?

除了尹明善一家人要接受调查之外,受到影响最大的可能要数吉利了。就在近日,*ST力帆发布了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投资将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参与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

后者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便是由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吉行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两者分别持有99%和1%的股份。虽然吉利与力帆此前一直否认两者间的收购关系,但从相关公司的组成情况不难发现其中的联系。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此前也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积极筹备项目落地重庆,因此有理由相信,吉利将收购力帆。吉利希望依靠力帆在重庆的地理位置,大力开发西北市场,再借助力帆上市的进行整合,令吉利汽车在资本市场中赢得更多便利性。

但是吉利意图收购力帆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间的行为就可以摆平。此次力帆重组是在重庆市府层面主导的情况下完成,因此大框架还是会有重庆市进行把控,吉利后续也是要听指挥的,而不是财大气粗想怎样就怎样。

而力帆再次暴雷据悉此前披露的公司违规对外担保事项有关。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ST力帆违规向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对外借款提供担保,彼时涉及尚未偿还的借款余额5.5亿元,担保权人为富滇银行和工商银行,上述担保中的2亿元将于2020年3月21日到期。2020年4月,*ST力帆方面披露信息称,富滇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发送相关函件,确认解除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上述全部担保责任等。

对于彼时违规担保的主要原因,*ST力帆方面披露称,系经办人员对担保事项理解有误,认为担保事项未上征信系统,仅为银行内部形式性要求,在银行要求公司提供和出具相关文件时,内部审核未严格把关,疏忽大意,未深刻理解到此行为属于违规担保。

不过,力帆担保违规早在今年3月就已经披露,如今时隔半年之后,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立案调查,颇“意味深长”。或许吉利应该好好想想,此刻接盘是不是划算的买卖。早前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或将收购力帆股份,力帆将仅仅保留摩托车板块,其余部分将由吉利汽车全面接盘。

据力帆股份2020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净利润为-25.95亿元,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这样的空壳对于谁都是累赘,要不是背后关乎着一方水土,实际上吉利甚至都没有入驻的价值。

排队破产还有谁?

实际上,力帆只是目前濒临破产的自主品牌其中一个。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于自主品牌倒闭潮以及清理僵尸车企各种消息在网上盛传。

自主品牌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两极分化。可能三大品牌已经迎来了春天,但是大多数的自主品牌却依然在苦苦挣扎,从已经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除了一线三大品牌9月销量悉数过10万之外,第二梯队的奇瑞集团月销量为6.9万辆,比亚迪单月销量为4.22万辆,红旗品牌单月销量为2.15万辆,上汽乘用车销量目前还没有公布。除了这些品牌之外,其他自主品牌的情况可能就一言难尽了。

国内汽车缺少比较完整的退出机制,所以这些厂商并没有对外公布破产倒闭的消息,这样的厂商很多,包括已经事实破产的北汽幻速、比速汽车、华泰汽车、猎豹汽车、君马汽车,以及即将走向覆灭众泰、汉腾、大乘等一系列车企,事实上很多自主品牌恐怕都难免在这样一次市场“筛选”的过程中掉队!

而这批被筛选掉队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抱有投机初衷进入国内汽车市场的,还是为了挣快钱。很多车企看到国内汽车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便在没有任何核心技术,也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和装配经验的基础上,便进入了汽车市场,周期非常短,尤其是一些新品牌,推新车就像下饺子一样,速度和频率非常快,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因此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企业被市场淘汰掉实际上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行业规范的一种负责。

百姓评车

力帆们的集体衰败实际是一种市场选择的结果。“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潮水褪去之后,方才知道是谁在裸游。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汽车 # 车企 # 力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