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新车上市 新车上市

特斯拉单车销量_特斯拉单车销量排行榜

tamoadmin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1.Model 3月销过万证明什么?中国救了特斯拉2.7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比亚迪再超特斯拉3.特斯拉单车利润是比亚迪百倍,同是造车新势力,差距为何这么大?4.“卷王”特斯拉“杀疯了”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3月销量,新能源车市场的争夺愈发的有趣,似乎出现了分水岭。造车新势力出现疲软态势,而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则更具潜力。新能源车市格局生变,新势力们前路艰险造车新势力的疲态不仅显现在销量上,更体

1.Model 3月销过万证明什么?中国救了特斯拉

2.7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比亚迪再超特斯拉

3.特斯拉单车利润是比亚迪百倍,同是造车新势力,差距为何这么大?

4.“卷王”特斯拉“杀疯了”

特斯拉单车销量_特斯拉单车销量排行榜

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3月销量,新能源车市场的争夺愈发的有趣,似乎出现了分水岭。造车新势力出现疲软态势,而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则更具潜力。

新能源车市格局生变,新势力们前路艰险

造车新势力的疲态不仅显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创新瓶颈上。造车新势力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服务、营销、产品创新。通俗易懂的表示,造车新势力给了汽车行业新的活力,提供了原本汽车行业所不具备的,更贴近用户思维的理念和需求。这就很好理解,在汽车这种号称家庭“大件”的消费品,造车新势力们怎么就能吸引一大批前期可以弱化产品可靠性,弱化品牌可持续性的忠实拥趸。

在上述三点中,服务是整体来讲最容易复制的,难点在于对服务细节的把控;营销是第二容易复制的,流量时代下,能否放下身段决定了能否抓住流量,因此,我们总是能看到造车新势力的代言人们“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产品创新则最难,创新与其他维度的发展不同,创新虽然从0到1也极为不易,一旦迈出了这步,从1到100,将取决于受众群体的惊喜感和满足程度,但“给的越多,要的越多”这样的道理,光有满意是远远不够的,满足才是人们看到了新鲜感后的更深层感受。

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集成到汽车上,本就是对车的创新,在几年前各造车新势力在摸索新能源车发展方向并对此付出行动之时,“新四化”便是从0到1的过程。此后,如何在这四项基础上对车进行颠覆性改造,便成了造车新势力们的共同课题。造车新势力们面临的就是这种状态,服务和营销依然处于行业领先水准,但产品创新则每况愈下。

由于新能源车型的特殊化性能特性和总布置,动力和空间是新能源车一开始能够快速发展的重点,此后,续航、充电、整车安全快速加入到新能源产品的重点发展方向中。当这些方向无法与行业内竞品拉开优势时,造车新势力们又将重点放在了功能配置上。

大屏、彩电、冰箱,诸如此类的“家用电器”被逐个搬到车上;自动驾驶、整车感知能力,智能化、网联化组成了汽车行业竞逐的下半场。前者是产品噱头的体现,后者则是研发及产业链整合能力的体现。相比之下,在资金更雄厚,研发能力更强,资源更丰富的传统车企中,关乎到研发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事,或将变的相对简单,可能会造成了造车新势力们在此方面没了最初几年的明显优势。

传统车企新能源已迎转机,企业综合实力将决定未来市场格局

时至今日,以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似乎不会再给造车新势力们通过创新取得快速发展的空间,毕竟创新需要时间,且传统车企同样具备更强劲的创新能力,待市场形成规模后,传统车企新能源产品的优势便会凸显出来。

以3月份各新能源车企通报的销量数据来看,主流新能源品牌中,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同比增幅相对较大,而造车新势力品牌除理想表现尚可,其余品牌要么仅能维持现状,要么出现同比下降趋势。

小鹏、哪吒、零跑均出现同比下降,反衬的是埃安、腾势、极氪等品牌的同比大涨。此消彼长的道理出现在了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竞争中,而新能源品牌中同样有此消彼长的现象。其中的逻辑是,用户试探行为(购置低端微型电动车)与改善行为(购置高端电动车)均被弱化,在新能源车市走向成熟之时,主力细分市场车型便将成为用户集中消费的重点,这里指的便是10至25万区间内的高性价比车型。因此,比亚迪销量大热,埃安起势便是最好的例证。

另一方面,用户开始逐渐关注到此前忽略的问题,可靠性和品牌可持续发展,这两个方面,传统车企似乎更有发言权。图表中也能清晰的看出,今年2月份,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前十名,除了特斯拉Model Y,其余上榜车型均出自传统自主车企,且绝大部分车型为紧凑型车,而非微型车或中大型车。

特斯拉是新能源车市的特例之一。今年3月,特斯拉共销售88,869辆新车,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9.4%。这样的同、环比增长数据虽同样无法跟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的增幅潜力相比较,但特斯拉的销量基数够大,目前在新能源市场中仅次于比亚迪。且特斯拉拥有改变市场格局的能力,无论其因为何种原因进行涨价或降价,均会带来市场震荡,这就是所谓的品牌影响力。

当然,仅看前两个月的单一车型销量变化不足以说明问题,未来是否会继续按此进程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结语:

总结来看,影响新能源车销量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品牌效应、产品可靠性、品牌可持续性、产品功能性以及服务,营销对于相对成熟的市场来说,影响相对偏小。换言之,新能源车未来必然要步入此前燃油车所经历的轨迹,以品质、口碑、技术成熟度以及品牌附加价值来决定用户是否愿意买单,在这些方面,显然传统车企会做的更好。

未来想要谋求市场份额的进阶,一定要保住品牌发展才行,如蔚小理三家“老牌”造车新势力,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这种情况若持续下去,对企业和品牌的发展均有不利影响。而传统车企最厉害的武器便是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现在的市场环境来看,能够活下去,才能谈活得好,或许现在就能够预见的是,留给造车新势力们的时间,是否还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网通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Model 3月销过万证明什么?中国救了特斯拉

北京车展刚刚闭幕,而人们也从国庆+中秋长假的慵懒恢复到工作状态中,9月销量数据就已经来了。都说2020年是造车新势力的“生死之年”,伴随着年初突发的疫情,新能源行业的洗牌速度再次加速。

尽管有些造车新势力呈现出大浪淘沙,不过随着“马太效应”的凸显,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已远远领先。国内四大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接连发布9月销量业绩,四家合计销量达13797辆,业绩的集体飘红,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进入蓬勃发展期。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仍旧是一道难以超越的“大山”,尽管尚未公布9月销量,8月11811台销量的数字就与四家总和相差无几,预计9月销量将更多。

蔚来:连续7月同比上涨

9月,蔚来汽车交付了4708辆新车,同比增长133.2%,创下品牌单元交付量新高,至此,蔚来已经连续7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同时,第三季度蔚来的累计交付量也创下新高,达到12206辆,同比增长154.3%。

具体到车型上来看,?蔚来ES6在9月交付量突破了3000辆,与新成员EC6累计月交付达到3226辆,保持增长势头。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原本销量还算不错的ES8车型,在ES6车型推出之后,销量有一定的下滑趋势。9月,其交付1482辆,同比再度下滑。

其实这点从北京车展上就能够看出,蔚来在此次的北京车展上总体概括非常简单,卖车。可以说蔚来现在从营销模式、服务理念,再到开拓换电模式、车电分离等,都在进一步发力,将服务与卖车融为一体。

并且目前蔚来中国的业务已经全面展开,包括整车研发、供应链、销售与服务、能源服务在内的核心业务稳步推进,蔚来和江淮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基地的扩建工作。蔚来能取得如此成绩,说明其自成立以来打造的高端品牌形象、自主核心技术及用户运营体系正逐步转化为销量持续上涨的动力。

理想:单一车型突破3千辆

作为9月份造车新势力排行第二的理想汽车,数据显示9月份,理想汽车销售为3504辆,环比8月增长29.3%。第三季度为8660辆,创季度交付量新高,1-9月份累计交付18160辆。

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应该算是交付新车最晚的车企了,但自其正式交付开始,销量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不过,目前理想的隐忧也来自于此,目前理想汽车旗下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产品线单一也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如果想保持销量持续性加大产品线投入成为理想汽车绕不开的话题。

此外,理想汽车还快速成为了继蔚来之后,第二个正式在登录美股市场的新势力车企。尽管目前业界仍对增程式电动车路线有着一定的质疑,但是不得不承认,就目前来看,理想汽车的潜力与市场表现都不容轻视。

小鹏:P7成为销量中流砥柱

小鹏汽车上市首份成绩单主要由新车型P7贡献,虽然今年6月下旬才开始大规模交付,但产品销量爬坡十分迅猛,9月单车交付量就达到2573辆,实现了连续三个月的稳步增长,目前已成为小鹏汽车销量的中流砥柱。

截至9月30日,P7车型已累计完成交付6535辆,在总销量中占比为73.98%。今年7月和8月,小鹏汽车的销量分别实现2451辆和2649辆,按月环比分别增长167.58%和8.08%,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销量增长。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除了推出了全新新车小鹏P7和改款新车G3i以外,还公布了它的电池融资租赁服务,进一步降低车型的购车成本,消费者可以选择电池租赁服务,每月按月缴纳电池月租即可获得车辆和电池使用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鹏P7销量处于不断上涨,但前景存在隐忧。小鹏P7的直接竞争对手就是特斯拉Model?3,但10月1日,特斯拉中国宣布下调国产Model?3的售价,其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降至24.99万元,价格已进入25万区间。而小鹏P7补贴后售价为22.99-34.99万元,两者都是纯电轿车,售价高度重叠,不难看出,小鹏P7的销售压力将会加大。

威马:百亿融资后持续扩?

9月份,威马汽车销量为2107辆,同比增长38.8%,第三季度销量为6200,同比增长79.3%,创单季销量历史新高。

从威马汽车公布的销量来看,9月销量环比“七连增”。具体到车型来看,威马汽车目前在市场中共推出了EX5、EX6两款车型,其中EX5车型自2018年9月交付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达到3.6万辆,位居造车新势力单一车型的销量榜首。

尽管相比于第一梯队中的其他“选手”,威马汽车在9月的销量屈居最末,也是唯一还未上市的车企,但是其在融资方面的能力堪比一般。9月22日,威马获得了以国有产业投资者为主的高达100亿的融资,是截至目前为止所有造车新势力最大的单轮融资。

要知道,融资对于新势力而言直接关乎着生死,因此这也成为了威马汽车得以活下去并进入第一梯队的底气。而威马也在获得此次融资后,全力冲刺科创板,基本已经确定将在2021年初登陆。

此外,在本次北京车展上,威马创始人沈晖也表示,在获得了百亿融资后,将进一步拓展威马在新零售渠道上的探索,加速在城市副中心拓展轻量化、多元化、规模化的用户触点建设,9月,威马在千城千店的计划下,新增37家门店,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

总的来看,在经历车市低迷以及疫情的冲击后,已经有包括博骏、赛麟、拜腾、游侠等新兴车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白刃战“中悄然倒下。而目前第一梯队中的几个品牌,销量都处在一个攀升期,看似前景良好,但是随着传统车企“大象转身“不断突飞猛进的追赶,特斯拉的威胁进一步加剧,在下半场”角逐“中,新势力车企们的压力仍然不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7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比亚迪再超特斯拉

看了3月销量数据,埃隆?马斯克也许一边哭泣,一边笑爆。

为什么?受美国不可遏制的疫情影响,特斯拉美国工厂关闭了,他们正在大规模裁员,据说要裁掉75%。生于硅谷,长在加州,特斯拉母国的灾难,有可能让这位好莱坞钢铁侠伤心到落泪。而同时,上海特斯拉工厂创造的全球第一,已经让整个行业拍案叫绝,这让特斯拉注定上演的悲剧,反转成了一出喜剧。

3月,国产Model?3销量达到了10160辆,可谓一枝独秀,不但在电动车榜单上领先,而且单车30万的售价,使得特斯拉在综合市场豪华阵营中展露头角。这个大礼,应该让马斯克笑到后脚跟疼吧。

上海滩挽救了特斯拉。中国高效的抗疫成果,拯救了美国最耀眼的汽车制造商。

这就是当下全球车市正在发生的精彩故事。这个故事往后演绎,是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还是重复农夫与蛇或者东郭先生的老套路?我们来试着剧透一下:

首先,单一电动车车型月销过万辆,Model?3热卖意味着什么?

这当然是一个出色的战绩。同月,被寄予厚望的全新比亚迪秦EV,卖掉5066台,已是优等生了。历史上,电动车月销超过1万台,都算亮瞎眼的数字。何况,特斯拉Model?3挑战的价格区间是30万上下。这恰恰是国内车企或品牌望尘莫及的“空气稀薄地带”。

可以明确判断,特斯拉在上海工厂加持下,他的“小三战略”打赢了第一枪。即便各个渠道反馈来的消息,对国产Model?3的性能、配置及服务诟病不断,但这并没有阻挡特斯拉拥趸的追爱。中国制造的Model?3已然是爆款。

应该承认特斯拉的成绩。这是马斯克多年以来坚持不懈进行消费者“心智塑造”的成果,也是中国市场对美国品牌深厚认同感的客观反映。有个叫“北美崔哥”的网红说,这个世界上真正热爱美国的,除了美国人,就是中国人。他说对了。因为如果不是中国人的热爱和支持,美国能否保持今天的地位,美国制造能否保持其品牌优势,还真是个问题。

而这一次,特斯拉“小三战略”成功,关键点在于马斯克站队站对了!在去年,他非常明智的跟特朗普闹掰了,开始下决心不顾美国“再工业化”号召,不顾总统先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苦心呼唤,坚定不移跑到中国上海,建设最先进的全球样板工厂。

想一想吧,如果没有上海工厂这个战略选择,今天的特斯拉会怎么样?!很可能,他们真的就像那次火箭营销一样,被新冠疫情发射到太空中当垃圾去了。

今天看,走量的Model?3,是特斯拉真正实现盈利的最后一根稻草。否则,前期所有高端化车型做足的秀儿,积累的口碑,都不能落地,很可能打水漂了。没有Model?3在中国落地,没有Model?3变成中国爆款,再赶上美欧工厂关闭,美国股市狂泻,马斯克还有力气在他的推特里发表外星人式的高论吗?!

特斯拉并不伟大,他只是在中国重新投胎了。这就是Model?3热卖的实质。

其次,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对中国汽车行业而言,会不会演化为“鲨鱼效应”?

Model?3热卖同时,给中国车企或中国品牌,带来了有形和无形的压力。有形的压力,是市场份额。特斯拉一款车,就占领了新能源市场大约四分之一,再加上刚上市的长续航版,以及更多车型落地,是不是特斯拉会由一条鲶鱼,变成一头鲨鱼,强者恒强,独吞中国市场?

无形的压力,是品牌认同。中国车企正在进行艰苦的“品牌向上”战役,水滴APP之前说过,这就像打一场“上甘岭”,中国车企在品牌塑造和价值认同上,不论是重武器数量还是弹药饱和程度,都远逊于对手。特斯拉如今已经变成了“友军”,他在中国生产,在中国制造,在中国销售,他尽享了所有的中国优势,还拥有美国高科技品牌的特殊品牌势能,这个仗怎么打?

有些担忧,可以理解。但如果这些担忧,转化成自我怀疑甚至自我懈怠的“畏敌情绪”,或某种程度的失败主义,那就是错误的。

我们要从力量对比与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车市未来战况。

特斯拉的优势,一是技术先发的成熟度优势,二是基于数字化制造形成的组织架构创新优势,三是围绕埃隆?马斯克人设,形成的全方位网红营销体系优势。

这三方面优势,事实上,都不可持续。

特斯拉的技术优势,很多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都分析过了,其实是一个空壳。不过“尝第一口汤”的车主受众们,压根儿不会去在意这些内幕和细节。上汽荣威、广汽传祺和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和突破,比特斯拉一点不差,甚至很多方面都有所超越。这很少为市场所知,或者说,并没有体现在消费者认知上。

同样,国内新势力车企比如蔚来、理想等,在更加互联网化和聚焦创新的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了尝试。随着华为这样的ICT供应商加入,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领域的互联网创新意识和团队攻关上,已经具备快速赶超美国的态势。当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深化,开始产生变异、化合、重组的反应之后,中国车企的数字化创新能力短板会补上,而且很可能形成长期优势。

再看一看马斯克的人设营销,他会一直保持热度吗?眼下看,非常热。就像特朗普在四年前赢得历史上少有的支持率一样,可是今天呢?在新冠疫情的攻击下,美国会走向哪里,我们还看不到尽头,有一点可以肯定,灯塔国的光辉在病毒的攻击下,已经黯然失色了。

水滴APP之前判断:如果说苹果手机是美国制造蒙住全球消费者双眼的最后“一块红布”,那么特斯拉汽车就是美国制造献给人们的最后一块纸尿布。因为,支撑乔布斯、马斯克的品牌与心智制高点,并非技术优势,而是美国文化优势,是“美国第一”的全球心理优势。但是,这一切正在过去。相信在这次全球大疫情过后,美国文化的泡沫,就像他们的股市泡沫一样,不会完全崩盘,也会一地鸡毛。

当美国的“灯塔背书”消散和衰败之时,好莱坞制造的“钢铁侠”还能打遍全世界吗?这个人设符号还有那么强大号召力吗?也许还有。但是,有多少人经历或者目睹感受过美国疫情的恐慌和悲催,这种文化和品牌影响力就会打多少折扣。

天底下不会有永恒的光环。百年品牌从来都不可能单靠一个人的表演维系。乔布斯之后,苹果颓势显露。特斯拉的品牌优势同样后劲不足,甚至危机重重。马斯克也许正在冥思苦想,如何在新冠病毒流行的时刻证明他的不可战胜。他在推特里的胡言乱语,可以PK特朗普了。但是,那些特斯拉拥趸们,很可能就像今年春节后急火火跑到美国避难的中国人一样,会遇到他们一生中相当肥大的一只黑天鹅。

特斯拉的当下,他的制造体系也就是身体手足,已经搬到中国了,供养他的禽肉蛋奶水谷精微,也在中国市场,不过,他的头还在美国硅谷。特斯拉的未来,面临一个选择,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赢得长久优势,就必须把头也搬过来。而完成“中国化”的特斯拉,今后不会是一条鲨鱼,相反,当鲶鱼效应释放殆尽之后,他大概率会变成一条娃娃鱼。

最后,需要谈一谈,中国车企和中国品牌,如何应对眼下特斯拉的巨大压强?

毋庸置疑,特斯拉已然形成超强品牌势能,不可能一夜间消失。只有正确的应对,在战术上重视这个对手,集中优势兵力,在重要的细分市场上,迎难而上,重点突破,打造爆款,中国车企才能成为未来车市的“逆行者”。

要看到,在30万上下的高端市场,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在于他的差异化。消费者买的不只是一辆电动车,而是一辆特斯拉。这种粉丝聚焦效应,就像之前的苹果手机,就像哈雷摩托,满足的是一种基于心智占领和价值认同的深层消费需求。中国品牌缺少的,就是这种催化剂和发酵剂。

馒头可以用来解饥,但市场上并不缺少馒头,所以“五道口的枣糕”就成为爆款了。“枣糕”的流行,在于以一种拿手绝活儿,重新定义了另一种充饥解饿的方式。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美欧疫情的不确定性,会给市场留出了一个空档期。中国车企应在此时,把自己的“黑科技”、“红科技”都拿出来晒一晒,要在核心技术突破上,亮出自己的绝活儿。中国车企必须加大在关键技术点上的推广和营销,要告诉市场和受众,在哪些技术领域,中国品牌已经具有非常强大且确定无疑的世界领先水平。

当美国四艘航母都“感染”后,西太平洋就剩下辽宁舰和山东舰了。中国车企的“航母”在哪里?如果有,就别藏着掖着了。如果没有,赶快加班加点加紧攻关,自己造出来吧。如果再继续按部就班,等待欧美车企的技术外溢或输入,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所谓大危即大机,考验的是你是否有所准备,是否未雨绸缪。

在品牌推广上,中国车企要有“以我为主”的思路和策略,继续“跟跑主义”没太大戏。水滴汽车APP在《后疫情时代的8个预言》中探讨了一些方法,也许有些参考作用。而熟知市场真实战况车企,要在知彼知己的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绝活儿。

兵书是可以参考的,也可以讨论和争论。但枪声一响,谁还有机会纸上谈兵呢?唯一的准则是,打破教条,释放自我!有一句互联网企业的流行语,叫做“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今年后半程,中国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中国产业链的积聚效应会凸显,中国车企面临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把暴露出来的产业链短板补齐,把综合制造优势的潜能,充分挖掘和发挥出来。

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但扭转时局的拐点,往往是偶然性推动的。有时候,三十年只是过了一天;有时候一天就相当于三十年。

特斯拉Model?3月销过万,很多人对此的解释,是自怨自艾。他们说,中国车企“不行了,不行了”。短期看,他们的说法也许是对的,但并不全面。

如果从全局和未来的视野看,中国汽车业还处于十八岁的青春期,新冠疫情确实类似一场“流感”,事实证明我们的免疫力是最强的。在中国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曲折成长史上,我们仍处于强健的上升期,把那些力比多、荷尔蒙分泌过度的毛病改一改,我们仍拥有远大的前途。

特斯拉得救了,因为中国拯救了他。中国制造强大的动能已经重启,也许还可能去拯救全世界。但有个前提:我们应该在自己的主场,打出漂亮的品牌翻身仗!(完)

文/正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单车利润是比亚迪百倍,同是造车新势力,差距为何这么大?

综合最新媒体报道和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7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26万辆,同比增加30.4%。由于天气炎热到店人数大幅减少,7月一直都是国内汽车消费的淡季。但从销售数据来看,全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不仅实现了大幅度同比增长,更基本追平了上月销量,实现了淡季不淡的销售大反转。同时,据报道,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本次销量增长,也是在经历了连续多月的下滑后迎来的年度首次增长。

新能源乘用车企销量排名

比亚迪汽车销量再超特斯拉

7月,比亚迪汽车再次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销售冠军汽车企业。7月,比亚迪汽车销售14037辆,同比下降12.3%。除比亚迪汽车外,特斯拉中国7月销量也突破了万辆,销售11014辆。在车型方面,特斯拉中国仅靠Model?3一款车型月销量即已稳定维持在万辆以上。正如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近期在微信感叹,北京、上海、深圳6月单车销量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均为特斯拉Model?3时,所夹杂的复杂情绪,特斯拉国产后对于国内新能源车汽车企业的压力是巨大的。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实现了给特斯拉在政策上大开绿灯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目前,比亚迪汽车、特斯拉中国是国内仅有的2家月销破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厂家。此前销量一直处于第一梯队的北汽新能源7月销量继续萎靡。7月,北汽新能源仅销售2000辆,同比降幅高达84%。(从近几个月北汽新能源发布的数据来看,都是整数,可见并非完全准确的销量,可能是数据统计口径的原因。)

在新能源方面,广汽传祺、上汽通用五菱近来频繁发力。7月,广汽传祺销售5186辆,其主力车型仍为Aion?S。此外,广汽与蔚来联合打造的合创HYCAN?007在7月也售出了178辆;上汽通用五菱近期在宝骏E100、宝骏E300等车型成功的基础之上又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EV。上汽通用五菱近期宣布,宏光MINI?EV自7月24日上市以来,20天销量突破15000台,累计订单超过5万台。从数据来看,这款车尚未纳入统计,预计下月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将会增长。

在合资企业方面,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华晨宝马、上汽大众销量突破了2000辆。从销售车型来看,合资企业新能源车型已从混动车型向纯电动车型转换。7月,销量突破3000辆的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两家合资车企的新能源销售主力车型均为BEV(纯电动),分别为VELITE?6、新宝来?BEV。

除传统车型外,造车新势力7月销量也同样向好。7月,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威马汽车销量超过2000辆。其中,蔚来汽车销售3533辆,同比增长322.1%。蔚来汽车仍然是造车新势力车企中销量最高的汽车企业。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大排名

小鹏P7销售1725辆环比增长超450%

在车型销售方面,Model?3一骑绝尘,销量远远领先于其他车型。7月,Model?3销量破万,销售11014辆。同时,Model?3是7月唯一的一款销量破万的新能源车。而且已经是连续三个月破万。

除Model?3外,广汽新能源Aion?S、上汽通用别克VELITE?6、比亚迪全新秦EV、上汽通用五菱宝骏E100、奇瑞eQ销量均突破了3000辆。其中,VELITE?6、全新秦EV在7月销量变动最为显著。7月,VELITE?6、全新秦EV分别销售3411辆、3400辆。

在全新车型方面,小鹏P7、比亚迪汉EV的本月销量开始走强。7月,小鹏P7销售1725辆(官方报道数据为1641辆,数据不一致是因为信息源统计口径差异),环比增长超450%。据小鹏汽车官方报道,7月17日,小鹏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肇庆及成都举行了规模化交付仪式。小鹏P7开始启动大规模交付。此外,比亚迪汉EV在7月售出1205辆,这款车7月12日才上市,相当于半月销量就有此成绩,着实不易。作为两款定位均偏向中高端的电动车型,比亚迪汉EV、小鹏P7在短时间内实现月销量破千,说明自主新能源中高级轿车挑战特斯拉的战斗已经拉开帷幕。

在造车新势力中,除小鹏P7之外,蔚来ES6、理想ONE、威马EX5销量均突破千辆。其中,蔚来ES6销售2610辆,同比增长287.8%;理想ONE紧随其后,销售2445辆;威马EX5销售1984辆,同比增加81.5%。哪吒U销售818辆,爱驰U5销售307辆,零跑T03销售739辆;在销量方面,蔚来ES6仍然是造车新势力企业生产的车型中销量最高的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卷王”特斯拉“杀疯了”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呈现爆发性增长,谈起新能源 汽车 ,就不可避免地要提起特斯拉和比亚迪。 今年上半年两家销量合计120.5万辆,将占全球新能源 汽车 前20家总销量的42%以上,可谓是共同占据了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半壁江山。 但是你知道吗,特斯拉平均单车利润将近7万元,而比亚迪的单车利润只有千元,相差近百倍,这是怎么回事?

一、电动车销量新突破

19年前,刚刚进入 汽车 领域的比亚迪收购了秦川 汽车 。无独有偶,在这起收购案6个月后,美国硅谷成立了一家新能源 汽车 公司——特斯拉。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两家车企能够颠覆整个 汽车 领域,将传统车企摁在地上摩擦。

今年6月,一汽大众以超过21万辆的销量依旧霸占了全球 汽车 销量第一的宝座,但是第二名却是造车新势力比亚迪。 特斯拉销量首次超过7.7万辆,暴涨近7倍。今年第二次进入全销量排行榜前十。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新能源 汽车 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趋势,传统的燃油车市场份额正在不断被新势力侵蚀。 尤其是主打低耗省油的日系车企,在日常耗费更低的电动车面前,正在呈现大溃退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的 汽车 销量中, 除了广汽丰田销量同比微涨6.5%以外,其他的传统车企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汽通用同比下降超过30%,下降幅度最大。 但是作为国内自主品牌的电动 汽车 ,比亚迪 汽车 的销量同比增幅168%,成为今年上半年 汽车 销量领域最靓的仔。

在今年上半年销量top15中,新能源 汽车 有6款,除了特斯拉的两款车型、和宏光mini外,其余三款车型均为比亚迪车型。 特斯拉model Y在6月销量超过5万辆,夺得销量冠军宝座,同比暴涨3倍,环比暴涨将近8倍。作为特斯拉最强劲的对手,比亚迪的销量并不逊色,甚至还要超过特斯拉,但是可惜的是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有千元左右,是特斯拉的1/70。

二、单车利润相差百倍

根据数据显示, 特斯拉今年第一季度总营收为187.56亿美元,其中净利润为33.18亿美元,销量31万辆,单车利润超过1万美元。

特斯拉今年的成功,中国超级工厂功不可没。2022年上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特斯拉上年年一共交付56.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46.3%,其中上海的特斯拉工厂一共生产接近30万辆,占据全球交付量的60%以上。依旧是全球电动车产业的领头羊。

和特斯拉相比,比亚迪的全车利润低得可怜。根据比亚迪第一季度财报预估,比亚迪第 一季度净利润为6.5-9.5亿元,第一季度 汽车 销量为29万辆,单车净利润在480-1500元。 单车利润相差超百倍,不可同日而语。虽然比亚迪已经在逐步摒弃低价车,向高端车型冲击。即使是即将发布的最新车型——海豹,价格也在30万以下,最高配车型价格在28万,和特斯拉36万的售价依旧有差距。比亚迪想要超越特斯拉,短时间内依旧存在较大难度。

这也是中国车企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品牌溢价力。 中国 汽车 产业起步较晚,为了抢占市场,赢得生存空间,主打的就是低价,要以价换量。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就形成了低价的品牌认知,现在成了比亚迪的最大的镣铐。而特斯拉已经成为电动豪车的代名词,国内的消费者一边喊着“智商税”,一边趋之若鹜地购买特斯拉。

三、差距在哪?

特斯拉在2003年创建之初就瞄准了电动 汽车 领域,在行业进行深耕,2008年发布了第一款电动 汽车 。而比亚迪的发展就比较落后, 当时特斯拉几乎就代表了电动 汽车 。随着特斯拉的规模逐渐扩大,规模效应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在产业链的管理上,特斯拉有全球优势,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材料。由于先发优势,特斯拉在工业管理上也更加先进,一体成型技术更是进一步压缩了成本。

特斯拉的成功可以归结于美国 汽车 产业的技术优势。美国拥有着世界上顶尖的技术人才,在美国成熟的 汽车 工业的支撑下,特斯拉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虽然比亚迪的发展势头比较猛,但是相比之下,我国的 汽车 产业自主率低,大量的 汽车 相关专利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利润自然就不足。而且在电动 汽车 领域,特斯拉同样掌握着大量的专利技术,这就在技术方面形成了垄断。

比亚迪的定位是在20万以下的车型,从市场定位上,比亚迪具有先天的劣势。 特斯拉定位是电动领域的豪车,而且营销做得更加巧妙,完美地将特斯拉和电动车绑定,人们在选择电动高端车型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综合之下,特斯拉利润空间更大。

虽然拥有如此差距,但是比亚迪也不是全无还手之力。比 亚迪已经在布局全车产业链,尤其在电动车最重要的电池领域,并不输给特斯拉。 在将来,比亚迪必将是特斯拉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总结:

不过综合来看,特斯拉和比亚迪短时间内不会成为对手,电动 汽车 的真正对手依旧是传统燃油车。 他们不像是竞争对手,更像是合作者,一个从高端车型下手抢占豪车份额,一个重点攻克家用车,抢占中低端市场,将传统的燃油车企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如果你要买电动车,你会选比亚迪还是特斯拉?

“乱拳”打市场,说的就是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国产车型Model3、ModelY迎来史上最大幅度降价。

降幅最猛的是ModelY长续航版本,降价幅度高达4.8万元。而仅ModelY一款车型,在2022年的交付量甚至就已经超过了45万辆——这是同价位燃油车难以达到的销量数字。

对于降价原因,特斯拉中国相关负责人1月6日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性原理出发,成本定价。”

特斯拉新年带来的市场“杀器”不只是降价。

同样在1月6日,全新ModelS与ModelX公布中国大陆售价。

来源:特斯拉

官方信息显示,ModelS双电机全轮驱动版78.99万元起,ModelS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100.99万元起;ModelX双电机全轮驱动版87.99万元起,ModelXPlaid三电机全轮驱动版103.99万元起。Yoke方向盘与标准方向盘用户均可免费选配。上述车型将在2023年上半年开启中国大陆交付。

来源:特斯拉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特斯拉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但与其年初定下的目标相比仍有差距,多重因素影响下,其股价在过去一年大跌70%。

2023年开年,特斯拉祭出大招,在一众汽车企业纷纷宣布涨价的大背景之下不按常理出牌的选择了大幅降价,再一次搅乱了汽车市场原本的发展节奏。

降价

1月6日上午,在特斯拉公布调价策略后,特斯拉官网再度宕机。特斯拉降价新闻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数据来源:特斯拉

1月6日,特斯拉中国宣布对国产Model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车型进行调价。调价之后,Model3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格仅为22.99万元,ModelY后轮驱动版起售价格仅为25.99万元。

“价格坚挺了两年,我终于成了特斯拉的韭菜。”一位在2021年1月1日下定ModelY长续航版本的车主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在两年前以33.99万元的价格订购了ModelY后轮驱动版车型,此后车型价格一路上涨,甚至被车友调侃为“理财产品”,直至此次降价。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特斯拉降价在情理之中。“2022年特斯拉表现出色,市场规模大幅提升,故而导致成本下降,自然就应该降价。”崔东树说。

根据特斯拉2022年三季度销量和净利润估算,其单车净利远超一众车企,拥有更为自由的定价权。

以燃油车领域利润表现突出的丰田汽车为例,2022年Q3财报显示,丰田汽车第三季度售出262万辆汽车,达到了特斯拉的7.6倍,但每辆车的净利润约为1200美元,仅为特斯拉9570美元的八分之一。

2022年9月,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MartinViecha在旧金山举行的一场技术会议上透露,2017年特斯拉生产每辆车的成本为8.4万美元,但在近几个季度,已经降到了3.6万美元。

也就是说,即便未来特斯拉再次下调售价,也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在此之前,特斯拉进行价格调整并不少见,特斯拉方面也表示,特斯拉定价一直都是成本导向,成本增加时价格会上调,成本下降时价格也会随之下降。

从2021年下半年起,特斯拉中国车型价格一路经历了“六连涨”,不过涨价动作在2022年下半年宣告结束。10月24日,特斯拉中国官宣对国产Model3后驱版、高性能版,及ModelY后驱版、长续航版、高性能版等五款主销车型进行调价。其中,ModelY长续航版降价幅度最大,降幅3.7万元。

14天后的11月8日,特斯拉中国再次官宣,11月8日至11月30日,购买现车及合作保险机构车险组合并按期完成提车,尾款可减8000元;12月1日至12月31日,尾款可减4000元。

进入12月,特斯拉采取变相降价策略。12月7日,特斯拉中国宣布推出全新补贴政策——限时现车福利6000元。消费者在12月7日至12月31日期间购买符合条件的特斯拉现车并完成交付,将额外享受6000元福利。

数据显示,特斯拉销量在2022年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1月5日乘联会发布的中国市场预估销量数据: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全年交付超71万辆,同比增长48%;仅ModelY一款车型,就已交付超45万辆,几乎追平特斯拉中国2021年48万辆的交付成绩。此外,特斯拉上海工厂单月交付超5万辆的次数为九次,而4月份由于受到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交付量也跌入冰点,为1,512辆。

上新

根据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数据,2022年全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超131万辆,实现40%的同比增长。其中,特斯拉Model3和ModelY两款车型在2022全年合计交付了124.7万辆,依旧是支撑其销量的中流砥柱。

不过,2022年也是特斯拉股价遇挫的一年。其2022全年股价下跌近70%,从年初的超万亿美元市值的高光时刻一路狂跌至如今的不足四千亿美元。

2023年开年,特斯拉除了祭出降价大招,全新ModelS与ModelX也将开始发力。_

来源:特斯拉

数据显示,ModelSPlaid拥有约672公里续航,最大功率达到1020马力,百公里加速仅需2.1秒,购买硬件升级后,最高车速达332公里/小时,被行业人士誉为“地表最快量产车”。

来源:特斯拉

ModelXPlaid同样拥有极为强悍的性能,2.6秒的百公里加速足以让同级对手望尘莫及。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免费选配Yoke方向盘或标准方向盘。

而特斯拉在新车层面的动作不止于全新ModelS与ModelX。据了解,特斯拉在2022年已经正式交付纯电动卡车Semi,而纯电皮卡Cybertruck预计将在今年开启交付。

目前,特斯拉纯电皮卡Cybertruck拥有不少拥趸。这款亮相于2019年的车型,原定于2021年底投产,但却屡次“跳票”。有消息称,截至去年11月中旬,Cybertruck的订单已超过160万辆。

此外,近日有消息称特斯拉低价版车型或将于2024年推出。风险投资机构LoupVentures的分析师认为,特斯拉Model2将在2024年亮相,不过若特斯拉过早发布价格较低的车型,有可能导致Model3的销量放缓,同时也很难满足新车的产能。

乱战

特斯拉此次降价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降价发生在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彻底退出之际。而为了应对国家补贴退出带来的压力,目前已经有十几家汽车企业官宣上调新能源车型售价。在一众“涨”声中,特斯拉“跳水式”的降价为其他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2022年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称,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进行正式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6000元不等;埃安则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针对旗下车型价格进行上调,上调的幅度为3000-8000元不等;奇瑞同样也宣布对部分新能源车型售价进行上调,其中包括了小蚂蚁甜粉款、小蚂蚁魅、小蚂蚁30万蚁粉款和无界Pro车型,涨价幅度为3000-9000元。与此同时,长安旗下的新能源车品牌深蓝汽车,吉利汽车旗下两大新能源车品牌均宣布了车型涨价信息,成立还不足2年的极氪,此次也加入了涨价阵营。

此外,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也纷纷上调新能源车型售价,2023年1月2日,上汽大众针对ID.3/ID.4X/ID.6X三款车型进行调整,除ID.3纯净智享版涨价1.3万元外,其它车型均涨价6600元;一汽大众同样针对ID.4CROZZ/ID.6CROZZ两款车型售价进行调整,上涨幅度同样为6600元。

目前来看,比亚迪是最具有实力与特斯拉竞争的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与比亚迪均实现了盈利。在销量层面,2022年12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23.52万辆,上年同期为9.91万辆,同比增长137.30%。至此,2022年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6.8万辆,同比增长152.46%。这是继2021年后,比亚迪年又一次年销量翻番。从总销量来看,比亚迪已经超过了特斯拉,但如果仅从电动车销量角度来看,特斯拉依旧遥遥领先。

有汽车行业资深媒体人认为,“特斯拉毫无营销,降价是它唯一打市场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开拓市场初期有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效果会越来越差。”不过也有汽车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特斯拉打市场的原则一直都是第一性原理,看似毫无规律的“乱拳”,都是沿用特斯拉自有的“章法”。

目前,特斯拉高速增长的销量和面对的舆论环境反差极大。“特斯拉坚持不投广告,并将95%以上的资源投在了研发和生产上,这才让产品口碑在车主圈层口口相传,并让特斯拉在由‘政策导向’转为‘消费导向’的市场中,能够持续获得消费者青睐。”特斯拉方面称。

2023年,特斯拉能否继续一骑绝尘?

作者:刘珊珊

文章标签: # 特斯拉 # 销量 # 汽车